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久久

ITBear旗下自媒體矩陣:

我為父母找工作

   時間:2025-07-21 21:30:37 來源:驚蟄研究所編輯:快訊團隊 IP:北京 發表評論無障礙通道
 

文|驚蟄研究所

晃動的地鐵車廂里,研究生剛畢業的小魚盯著手機上的求職軟件,一頁一頁地刷著,指尖卻遲遲沒有點下“投遞”鍵。她不是在為自己找工作,而是為她五十歲的母親——一個曾在小鎮上生活了大半輩子,如今卻要在大城市里重新“找飯吃”的人。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我國16-59歲的勞動力人口已超8.5億人,占全國總人口的60.9%。當一批批年輕人涌進大城市追求理想,開始獨立生活,他們的父母作為大齡勞動力,卻迷失在求職的路上。

于是,越來越多子女開始在城市里為父母找工作,而原本因地理距離變得疏遠的家庭關系,也在陌生的城市里出現了新的融合。

被遺忘的大齡勞動力,回不去的故鄉

2015年,小李只身一人從老家內蒙古來到上海讀書。后來的10年里,她在上海完成了學業,然后參加工作。如今的小李已經是一個2歲孩子的媽媽,她的父親已經60多歲,母親也55歲了。

說起給父母找工作的原因,小李遇到的情況和大多數人的情況一樣。“我爸媽他們以前天天起早貪黑、風吹日曬地種莊稼。現在老家那邊已經不種地了,他們的年紀和身體也沒辦法繼續干農活了,但是倆老人閑不住,所以就一直想找個工作干。”

據小李介紹,一開始父母只是想在老家附近找一份簡單一點的工作,“比如說讓我爸去做保安、門衛,我媽去干超市理貨員之類的。但是老家那邊這類的工作機會畢竟不多,所以一直也沒有什么進展。后來我就想到讓他們來上海試一試。”

經過和小李的初步溝通,父親的求職意向是做一些體力負擔比較輕的工作,比如說小區保安或者是倉庫管理員,只要不用搬重物就行。母親則愿意接受家政保潔、收銀理貨或是后廚幫工一類的工作,但最重要的一點是不可以太累,“哪怕工資不是那么高,有個事情做,能賺到錢就行了。”小李說到。

不過,在為父母找工作這件事情上,小李還是想得簡單了。為了收集招工信息,小李關注了上海本地的官方求職信息發布賬號,在互聯網招聘APP搜索相關崗位,還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替父母找工作”的求職帖,但收效甚微。

*小李幫父親溝通崗位需求

“最主要的問題還是我爸媽的年齡偏大了,上海這邊的崗位需求對年齡也有一些限制,大部分針對大齡勞動力的崗位,可接受的年齡范圍在45-55歲之間。保安的崗位在有保安證的情況下,可以把年齡放寬到65歲。問題是報考又限制年齡必須在55歲以下,我爸媽都過了這個年紀了。”

小李還特別留意過自家小區和工作單位的保安年齡,“至少從體態上面看,我們小區沒有年紀特別大的,感覺都是三十幾歲、四十幾歲的樣子。像我們單位的保安崗位,還有很多都是年輕小伙子。所以感覺競爭還是比較激烈的。”

除了年齡,很多細節也導致了大齡勞動力與用人單位的需求錯配。據小李透露,雖然沒有明確將要求寫在招聘信息里面,但是很多用人單位在招聘保潔、保姆等崗位時,會優先選擇本地戶籍的人才。“因為老家還有老人,如果家里有事情,我爸媽就要請假回老家,過年的時候也需要回家團聚,這樣就沒辦法保證長期且穩定的工作時間。”

*小李送父親乘高鐵回老家

小李表示,自己完全沒想到給父母找工作竟然會這么難,但她仍在努力尋找工作機會,因為她特別想要帶父母一起生活。“我懷孕的那段時間,爸媽就來上海照顧我一段時間,每天我下班回到家,爸媽已經把飯菜做好了,然后和我聊聊天,感覺一下子又回到以前。”

在小李看來,很多年輕人因為學習或者工作背井離鄉去到大城市后,和家里的關系逐漸疏遠,“雖然平時會打電話聯系,假期也會回家,但是因為生活上沒有了交集,所以和他們也沒有共同話題,反倒是從老家回到上海之后,和同事有很多話題可以聊。自己也會意識到,和家人的感情變淡了。最近我也在想,究竟是太久不在父母身邊,虧欠他們太多,還是因為社會發展太快,老人們跟不上年輕人的生活節奏。父母在大城市找不到工作,年輕人也回不去故鄉了。”

母親的“就業焦慮”

今年剛拿到研究生畢業證的小魚來自南方某個小鎮,而她的母親才50歲。盡管這個年紀在大齡勞動力市場上已經非常有競爭力,但小魚的母親卻有著非常嚴重的“就業焦慮”。

小魚告訴驚蟄研究所,她的母親之前在家鄉小鎮的工廠流水線上做過包裝,還去超市里當過理貨員。“她本身患有頸椎病,不太適合在流水線長時間低頭做包裝,超市的工作也要經常搬重物,所以后來沒干了。她的上一份工作是在杭州的一家快餐廳當服務員,但是那家快餐店去年倒閉了。回家待了一段時間后,她就主動找到我說想來上海找工作。”

對于工作要求,小魚的母親目標明確。“她想找一份月薪6000元左右的家政方面的工作。因為我也了解了一下,在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像我媽這個年紀的人,一般能夠做的工作也就是在餐廳當服務員,在食堂打菜,或者是在超市給顧客稱重做收銀,然后就是做家政。而且她之前在杭州工作的時候,也考過一個家政相關的證書,所以家政這個工作還是比較適合她的。”

*小魚在社交媒體溝通崗位需求

然而,明確的求職目標并沒有帶來明朗的求職進展。“因為我媽要求比較多,除了薪資外,她不想找那種家里有老人和小孩的,也不希望家里面積太大,還想要工作的地方離我們現在住的地方近一點。這么多要求疊加在一起,工作就很難找了。”

據小魚透露,其實母親一開始又找到過一份住家保姆的工作,但是因為母親在雇主家睡眠不好,最后無奈只能放棄工作機會。“還有一次,雇主要求她早上6點鐘到崗,結果她特別焦慮,定了個5點半的鬧鐘。第二天早上鬧鐘還沒有響她就醒了,一個晚上都沒有睡好覺。”

對于母親表現出的焦慮行為,小魚并不認為是單純的心理原因,而是因為過去幾十年,母親只有家庭婦女這一個身份,既缺少社會經驗,也不會和別人打交道,所以在面對工作的時候,總會擔心把事情搞砸,進而開始質疑自己的能力,影響正常發揮。

“一開始她跟我說,自己在網上看到保姆給別人做個菜燒個飯就能拿幾千塊的月薪,她覺得她也行。但是一到別人家里,結果發現雇主會提很多要求,比如說做飯要少油少鹽。這些事情她以前也沒遇見過,所以就有點焦慮了。那次她回來告訴我,她做飯都不會放鹽了,燒的菜就一會兒咸一會兒淡的。以前在家里蒸包子也是她的拿手活,但是有一次她去試工的時候,把包子蒸得特別硬,完全屬于發揮失常了。”

在小魚看來,母親找工作其實并不只是為了賺錢,還有情緒價值的原因。“因為在家里不工作就沒有收入,會讓她覺得不能體現自己的價值。以前她的價值是可以照顧家里的大人小孩,現在大家都不需要她照顧了,她可能就會覺得自己在家里顯得不重要了。所以才想要到社會上找一份工資中等偏上的穩定工作,這也是體現自我價值最直接的方式。”

雖然小魚的母親至今還沒有找到心儀工作,但重新接入社會讓她有了新的生活體驗,也逐漸緩解了她的“就業焦慮”。

“以前她在家的時候,騎一輛電瓶車可以去很多地方。現在出一趟門要坐地鐵、掃共享單車,還要看地圖導航,所以一開始她很排斥這些事情。但是為了找工作,她又不得不去學。等她慢慢地掌握了這些基本的生活能力之后,也增長了自信。現在她有時候會跟我討論說用社區團購APP買菜好方便、好新奇,也會對比上海和老家的菜價,同時也逐漸接受我在社交媒體上用她的照片和個人信息幫她找工作。這些嘮叨和分享都是她新收獲的社會體驗,也是她重新掌握自己人生的過程。”

中年就業讓媽媽“重啟”人生

當母親提出要找工作的時候,清清感到有些詫異,因為在過去20年里,清清的母親唯一的工作就是照顧一對兒女和孫子。

“我媽十幾歲就結婚,然后生了我哥和我。之前她也在江浙一帶的電子廠、紡織廠做過工。后來到我小學畢業,為了照顧我,她又回到安徽老家。等到我上大學,我哥的孩子出生了,于是她又去帶孫子。一眨眼,今年已經52歲了。”

2年前,清清哥哥的孩子開始上幼兒園,不再需要母親幫忙照看。于是母親主動提出要繼續工作,但在清清看來,遠離職場20年的母親要想找到一份工作并不容易。

“原本我以為,按照我媽之前的工作經驗,可以去鞋廠或者服裝廠。但是實際上,她現在年紀大了、眼睛也不好,膝蓋還動過手術,所以長時間、重體力的活動肯定干不了了。想了一下,感覺比較合適的工作可能也就剩下保潔或者保姆了。”

幸運的是,清清的母親只花了兩周的時間,就收到了崗位需求。“找工作快主要是因為那段時間我想了很多辦法,不光去招聘網站查崗位信息,還在社交媒體發帖,又通過中介公司去尋找招工信息。而且只要我有時間就會在網上去找這些信息,下班后還帶她去中介公司,然后配合做體檢、辦健康證。中間我們也遇到過中介公司在網上發帖子騙人去線下面試,說是月薪8000元、雙休,等到了現場告訴我們要先交500塊押金,才給推薦工作機會。”

盡管母親順利找到了工作,但清清母親的每份工作都做不長久。“她做過最多的是保姆的工作,但是要么是她自己不滿意,要么是對方的要求太高,所以最后都沒做多久。”

清清告訴驚蟄研究所,不少找保姆的雇主都是兩三代人住在一起,老人、小孩在飲食起居上的偏好都不一樣,光是做飯就有各種各樣的忌口,“還有的兒媳婦和婆婆有矛盾,把我媽夾在中間,干個活還要看人眼色。所以經常是她剛去試工沒幾天就主動提出來不干了,我感覺我媽還挺挑工作的。”

據驚蟄研究所了解,清清的母親工作時間最長的一次是為一家石油資源公司做了近一年的保潔。“我媽能在那里待那么久,主要是因為當時的工作環境比較輕松。她負責的清潔區域雖然有上千平米,但公司的員工人數并不多,而且平時不忙的時候還可以和同事們交流。后來因為哥哥工作突然忙了起來,又要她幫忙帶孩子,所以才離職了。”

如今,清清的母親會在每個工作日的早上5點半,到一所學校的食堂幫廚到下午1點半,下午4點到晚上7點的時候,再去另一戶雇主家里幫忙燒飯。“算起來她一天也要工作11個小時,不過好在每天除了開飯的時候要應付幾百號師生一起吃飯,其他時間還比較輕松,而且學校還會有寒暑假。這就特別符合她對工作的預期。”

在清清看來,母親最滿意的不只是找到了穩定的工作,還因為在上海有了自己的生活。“我媽前面的20多年,基本上都奉獻給了我和我哥,她為自己考慮、為自己活的時間其實是很短的。包括她現在想要工作賺錢,也不全是為了自己考慮,而是想著我還沒結婚,想替我攢一點嫁妝。所以和我一起生活的這段時間,我想的是不光可以讓她工作賺錢,也可以讓她在新的環境里體驗不一樣的生活,讓她真正為自己而活。”

*清清在清明假期帶母親到寧波游玩

為了讓母親學會在上海坐地鐵、搭公交,清清不但會陪媽媽一起來回坐車記住上下車站和換乘站點,她還會把每條路線的信息寫在紙上讓媽媽帶在身上。“很多老人表面上很抵觸新事物,但其實他們也很想要學習新技術、掌握新技能,只不過他們擔心會犯錯,給子女添麻煩。這種情況就需要子女多一些耐心,也多一些考慮。不管父母知不知道,都要主動把一些有用的信息提前告知給他們。”

在清清的幫助下,母親不但很快適應了上海的生活,還交到了新朋友。“我們這個小區有很多來幫子女帶孩子的老人,平時下樓散散步就都熟悉了。休息的時候我媽的朋友們就會喊她一起去打麻將。有時工作不忙,我也會帶她去打打羽毛球,或者到上海周邊的城市旅游。最主要的是,我發現她開始提需求了,不管是讓我送她去什么地方,還是告訴我她想在網上買什么東西。這些都意味著她開始更多地為自己著想了。”

寫在最后

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在分析中國的社會關系結構時,曾提出一種名為“差序格局”的概念。這種格局就像投石入水產生的水波紋一樣,以自身為中心,以血緣和親緣關系為基礎向外逐層推移。在這個差序格局中,按照父母、兄弟姐妹、其他親屬、朋友、熟人的次序,關系逐漸疏遠。

而在當今社會,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結構性變遷,人際關系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其中利益逐漸成為決定關系親疏的重要維度,差序格局理性化、工具化的傾向愈加明顯,例如近幾年引發社會關注的“斷親”現象。

與此同時,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代際差異也變得更加明顯,甚至導致了親子之間的溝通障礙與摩擦。而在“為父母找工作”這件事情上,兩代人因為生活空間的重合,開始有了更多交流,子女也開始從父母的角度了解他們的需求,為他們考慮現實的問題。

因此,“為父母找工作”的終點并不是真的找到一份工作,而是讓受到地理限制的家庭關系得到短暫的重建,讓兩代人擁有共同的人生體驗。

*文中小李、小魚、清清均為化名。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全站最新
熱門內容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開放轉載  |  滾動資訊  |  爭議稿件處理  |  English Version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黔江区| 蒙自县| 游戏| 拜泉县| 昌乐县| 新巴尔虎左旗| 同江市| 淮阳县| 水富县| 阳江市| 攀枝花市| 汽车| 灵宝市| 奉化市| 乐平市| 兴和县| 锦屏县| 临朐县| 宁南县| 福海县| 开封县| 金堂县| 博客| 那曲县| 阿图什市| 库尔勒市| 新余市| 岳阳县| 宁国市| 定日县| 确山县| 邵阳市| 观塘区| 千阳县| 原阳县| 嫩江县| 巨鹿县| 青海省| 探索| 东山县| 团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