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九州商業觀察
十年光陰流轉,賽升藥業迎來上市十周年紀念日。然而這份“紀念”卻透著沉重:從2015年6月26日上市首日55.38元的收盤價、66.46億元市值,到如今(2025年6月25日)13.44元的股價、64.74億元市值,表面看似維穩,實則暗流洶涌。遙想2015年12月16日,其市值曾高達212.16億元,股價觸及176.8元高峰。相較昔日輝煌,如今市值已蒸發147.42億元,縮水幅度高達69.49%。
業績滑坡:十年盈利轉虧,營收萎縮超六成
十年征途,賽升藥業的業績軌跡令人扼腕:盈利巨變,2015年上市當年歸母凈利潤尚達2.09億元,而至2024財年,這一數字已跌至-0.69億元,累計跌幅高達132.90%。十年間雖有過6年增長,但近年的斷崖式下滑難以掩蓋,盈利能力急劇惡化;營收銳減, 滑坡不僅體現在利潤上。2020年公司營收尚有10.94億元,到2024年已驟降至4.16億元。短短五年間,營收規模大幅萎縮超過六成,市場空間持續收窄的壓力清晰可見。
產品結構:單一依賴埋隱患
賽升藥業的核心業務聚焦于生物生化藥品,產品線集中于:心腦血管用藥,占據絕對主導地位,收入貢獻高達52.85%;免疫系統用藥, 位列第二,占比35.86%。 高度依賴心腦血管單一領域,當該領域面臨政策調整、市場競爭加劇或產品迭代壓力時,公司整體抗風險能力明顯不足,或成為其業績持續承壓的關鍵內因。
突圍嘗試:2000萬關聯交易押注新藥
面對嚴峻形勢,賽升藥業近期動作頻頻。公司公告,已與參股公司華大蛋白簽署《新藥技術轉讓合同》,以2000萬元總價受讓后者持有的“NeoAB33”新藥項目相關技術資產包。 交易內容:涵蓋項目技術資料、細胞株、研究數據、原始記錄及相關發明專利所有權。 戰略意圖:公司稱此舉旨在加速自身蛋白/抗體藥物平臺建設,擴充心腦血管領域管線儲備,推動差異化競爭,加速研發轉化,實現技術資源整合。 盡管公司強調交易以評估定價、公允合理,且構成關聯交易,但以2000萬價格獲得一個包含專利所有權的早期新藥項目,其技術成熟度、后續開發風險與巨大投入,仍為這筆交易蒙上了一層不確定性。這究竟是抄底優質資產,還是病急亂投醫?市場疑慮猶存。 十年間,賽升藥業從資本寵兒跌落凡塵,市值蒸發百億、業績持續探底,折射出產品線單一、轉型遲緩的困境。2000萬押注NeoAB33項目,彰顯其背水一戰、發力創新藥求存的決心。然而,從實驗室到市場的長路中,資金、技術、競爭的重重關卡依然矗立。在創新藥這片“星辰大海”中,賽升藥業能否真正校準航向,駛出當前泥潭,不僅關乎企業存續,也將持續考驗著市場的眼光與資本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