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款具備商業銷售資格的混動架構人形機器人K2大黃蜂,近日由上海開普勒機器人有限公司正式啟動量產。這一突破標志著人形機器人從實驗室原型向市場化產品邁出關鍵一步,為全球機器人產業商業化進程注入強勁動力。開普勒機器人通過技術創新實現量產交付,不僅刷新了行業技術標準,更在全球人形機器人“量產元年”中占據重要地位。
K2大黃蜂的量產并非簡單復制研發成果,而是通過技術重構推動產業邏輯升級。量產視頻中,機器人展示了直膝步態行走能力,并完成整機組裝、高低溫環境測試、耐久度測試等全流程驗證。其核心動力系統采用滾柱絲杠直線執行器與旋轉執行器結合的串并聯結構,這種混動架構兼顧穩定性與工業場景適應性,但因技術門檻高、研發成本大,全球僅有少數企業掌握。開普勒機器人此次量產,意味著中國企業在高端技術架構領域實現與國際頂尖水平的同步競爭。
技術突破是K2大黃蜂量產的核心支撐。研發團隊摒棄傳統準直驅方案,轉而深入研究行星滾柱絲杠力學。這種精密傳動部件能將旋轉運動高效轉化為直線運動,具有高精度、高負載、運動平穩等特性。通過直線電機與旋轉電機協同驅動,機器人關節在復雜動作下仍能保持精確控制。針對仿真環境與現實世界的差異,團隊采用強化學習與模仿學習結合的訓練方式:利用GPU加速的物理仿真,讓數千臺機器人并行訓練,適應不同物理參數與場景;通過高保真仿真器學習人類步態,優化速度、功耗及抗干擾能力,最終實現類人自然行走。
作為可直接投入產業場景的“生產力工具”,K2大黃蜂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其實際價值。基于混動架構,機器人能效利用率達81.3%,充電1小時可連續工作8小時;直膝行走方式使其在物流倉庫、制造車間等復雜環境中靈活避障;雙臂最高負載30kg,可完成搬運、裝卸等任務;分層模型VLA+執行語義識別指令,精準響應分揀、裝配、導覽等需求。目前,K2大黃蜂已覆蓋物流倉儲、智能制造、特種作業等多個領域,售價24.8萬元/臺,較傳統百萬級原型機大幅降低使用門檻,推動前沿技術普惠化。
商業化進程加速的同時,開普勒機器人積極構建產業生態。截至目前,公司已簽訂數千臺框架協議意向訂單,交易金額達數億元,客戶涉及工業貿易、數據采集、展廳服務等多個領域。為解決行業標準不統一、落地效率低等問題,開普勒與產業鏈企業展開深度合作,形成“技術-渠道-市場”三位一體布局。2025年以來,公司完成三輪融資,引入濤濤車業、福然德等戰略伙伴,并通過“硬件先行”策略卡位核心供應鏈,保障部件供應穩定性并降低成本。
人形機器人的實際應用正在重塑產業鏈。在智能制造場景中,K2大黃蜂可替代人工完成重復性勞動;在特種作業領域,其能承擔高危任務,降低人員風險。開普勒機器人通過技術優化與生態合作,持續降低應用門檻,推動人形機器人從“中國制造”走向“全球市場”,為產業規模化普及提供“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