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聯控股(000036.SZ)近日發布公告稱,擬以5000萬元現金增資成都理想境界科技有限公司,交易完成后將持有其2.7778%股權。與此同時,關聯方恒裕資本同步投資5000萬元,取得相同比例股權。據測算,本輪融資后理想境界投后估值達18億元。這家專注于AR技術領域的企業此前已完成C輪融資,此次融資被視為其發展歷程中的重要節點。
理想境界成立于2012年,注冊資本152.74萬元,總部位于成都高新區。根據協議,華聯控股的5000萬元投資中,4.49萬元計入注冊資本,剩余4995.51萬元計入資本公積。公司明確規定投資款須專項用于企業運營。創始人宋海濤作為實際控制人持有37.869%股權,這位電子科技大學與佐治亞理工學院聯合培養的博士,目前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財務數據顯示,這家技術型企業尚未實現盈利。2024年全年營收57.21萬元,凈虧損2924.23萬元;今年上半年營收歸零,虧損擴大至1231.92萬元。截至6月底,公司總資產7233.19萬元,凈資產3381.61萬元。盡管財務表現欠佳,但企業核心價值在于其光纖掃描顯示(FSD)技術,該技術可廣泛應用于AR眼鏡、車載360°投影等微型顯示領域。
據內部人士透露,理想境界專注于顯示模組研發,不直接生產終端產品,目前主要向華為、小米等頭部企業供貨。對于18億元的估值爭議,該人士解釋稱,處于成長期的技術企業存在多維估值差異,投資人會從技術壁壘、訂單儲備等不同角度評估價值。公司當前著力突破AR顯示的行業瓶頸,這被視為其核心競爭優勢。
投資協議設置了對賭條款:若理想境界未能在增資完成60個月內實現IPO或資本重組(遇證監會發行暫停則順延),華聯控股有權要求回購股權。公司方面承認上市是長期目標,但表示會根據發展階段動態調整戰略。這種安排既體現了投資方的風險控制,也保留了企業發展的靈活性。
作為投資方的華聯控股,主營業務為房地產開發與物業運營,近年面臨業績壓力。2025年中報顯示,公司營收2.14億元,同比下降1.92%;凈利潤203.56萬元,大幅下滑93.84%。2024年全年數據同樣不樂觀,營收下降24.75%至4.25億元,凈利潤腰斬至4051.2萬元。目前公司員工645人,實際控制人龔澤民同時擔任董事長。
對于此次跨界投資,華聯控股明確表示這是推動產業轉型的重要舉措。在"地產保穩定、轉型促發展"的戰略下,公司希望通過布局FSD技術領域培育新增長點。不過公告也提示,受經濟環境、市場變化等因素影響,投資存在不確定性,公司將加強風險管控,提醒投資者謹慎決策。這種傳統房企向高科技領域的轉型嘗試,折射出當前產業資本尋求新突破的普遍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