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化學纖維板塊近期表現亮眼,多只成分股股價大幅上漲。其中,神馬股份、三房巷、新鳳鳴三家公司股價集體漲停,恒逸石化漲幅達6.89%,新鄉化纖也錄得6.73%的漲幅。這一走勢引發市場對化纖行業復蘇的廣泛關注。
行業動態方面,2025年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聚酯工業長絲分會年會在浙江海寧召開。來自恒力化纖、三維新材、古纖道等20余家骨干企業的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行業發展路徑。分會會長張文宇在會上指出,中國作為全球工業絲主要生產國,憑借規模優勢和高度集中的產業格局,為行業穩定運行提供了堅實基礎。自去年10月實施防內卷機制以來,行業溝通協商成效顯著,運行態勢明顯改善。
從產能數據看,滌綸工業絲領域呈現結構性變化。2024年國內產量達220.7萬噸,同比增長8.1%,但2025年上半年產量為110.97萬噸,同比微降0.26%,顯示產能擴張步伐放緩。需求端保持穩健增長,車用絲、土工材料等五大應用領域需求旺盛,年增速維持在5%-8%區間。2025年上半年表觀消費量達84.12萬噸,同比增長0.99%。
出口市場成為新的增長點。面對復雜國際形勢,中國滌綸工業絲憑借性價比優勢,2025年上半年出口量達68萬噸,同比增長14.2%,占產量比重提升至57.6%。這種"內外雙循環"的發展模式,有效緩解了國內市場競爭壓力。
頭部企業競爭格局日益清晰。在滌綸領域,桐昆股份以800萬噸產能穩居全球首位,國內市場占有率超28%,國際份額達18%;恒逸石化600萬噸產能布局東南亞,形成獨特國際化優勢;新鳳鳴500萬噸產能技術領先,短纖產量居國內前列。錦綸市場方面,神馬股份依托完整的尼龍產業鏈,在己二腈國產化突破后成本大幅下降;中國化學實現原料自主供應,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粘膠纖維領域呈現區域集中特征。三友化工80萬噸粘膠短纖產能配以先進環保技術,占據市場重要地位;中泰化學60萬噸產能依托西北資源優勢,與三友化工共同控制國內60%市場份額;吉林化纖作為全球主要粘膠長絲供應商,年產能約10萬噸。
碳纖維行業迎來國產化突破。中復神鷹構建全產業鏈布局,在國產替代進程中發揮關鍵作用;光威復材軍民融合發展模式成效顯著,軍工訂單穩定的同時積極拓展民用市場,產品質量獲得廣泛認可。
協會會長陳新偉強調,頭部企業需在技術創新和市場規范方面發揮引領作用。通過研發功能性纖維、優化生產工藝等手段提升產品附加值,避免同質化競爭。同時要嚴格遵守產能規劃,防止過度擴張引發價格戰。這種差異化競爭策略,正在重塑行業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