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銀行二級資本債與永續債(統稱“二永債”)市場迎來集中贖回潮。據Choice數據統計,截至9月25日,本月已有15只“二永債”完成贖回,總額達3026億元,遠超往年同期水平。同時,中國貨幣網公告顯示,紹興銀行、長春農商行等8家機構已宣布贖回計劃,涉及債券票面利率普遍高于新發債券。
9月25日當天,交通銀行、東營銀行及承德銀行的三只“二永債”同時到期。其中,交通銀行贖回300億元永續債,票面利率4.59%;東營銀行贖回25億元永續債,利率4.80%;承德銀行則贖回15億元二級資本債,利率4.60%。這三只債券均發行于2020年,標志著2020年發行的“二永債”進入集中贖回期。
從贖回主體看,地方城商行與農商行成為主力。例如,紹興銀行宣布將于10月30日全額贖回2020年發行的10億元二級資本債,贖回價格按面值100元執行;長春農商行則于9月19日完成8億元二級資本債的贖回,票面利率達5.00%。據不完全統計,到9月底,實際贖回的“二永債”數量將至少達到24只,規模不低于3210億元,而同期新發“二永債”規模約為1442億元。
業內專家指出,銀行此輪集中贖回“二永債”是主動優化資本結構的體現。黑崎資本首席戰略官陳興文分析稱,通過贖回高利率債券,銀行可降低負債成本,提升資本充足率,增強抗風險能力。這一行為既符合金融監管導向,也為長期穩健經營奠定基礎。
利率差異是驅動贖回的關鍵因素。數據顯示,9月被贖回或宣布贖回的“二永債”利率區間為4.20%至5.40%,而今年新發債券利率普遍在1.88%至2.90%之間,僅北部灣銀行等4家機構發行的債券利率超過3%。陳興文認為,銀行通過精準預判市場利率走勢,在利率下行周期中釋放資金,為后續配置更高收益資產創造條件。
從市場影響看,短期“二永債”供應減少或引發價格波動,但長期有助于優化金融資源配置。陳興文指出,銀行資本結構調整將重塑同業競爭格局,率先完成優化的機構在監管考核中更具優勢,推動行業向高質量發展轉型。這一行為也與全球金融市場動態緊密相關,避免銀行在低利率環境下被長期鎖定。
針對中小銀行的資本補充需求,排排網財富研究總監劉有華建議,除發行“二永債”外,還可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增資擴股等方式夯實資本基礎。同時,靈活運用優先股、可轉債等工具,降低融資成本,提升內源資本積累能力。通過優化信貸資產配置與投資結構,中小銀行可在確保資本充足的前提下,實現資本結構的動態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