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無糖”從特殊需求演變為大眾飲食新風尚,餐飲市場的減糖革命正迎來關鍵轉折點。2025年9月,中糧集團旗下中糧生物科技與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聯合推出的國內首款D-阿洛酮糖產品在北京亮相,這款被稱為“超級代糖”的新型原料,或將重新定義健康甜味的行業標準。
在年輕人主導的消費市場中,“控糖”已從邊緣需求躍升為主流趨勢。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我國居民減糖指數達180,連續三年保持增長態勢。無糖茶飲、0蔗糖乳品、低卡烘焙等品類在消費低迷環境中逆勢上揚,農夫山泉東方樹葉、簡愛0糖酸奶等曾被詬病“難喝”的產品,如今已穩居品類銷量榜首。新茶飲品牌更率先行動,霸王茶姬構建“低GI標識”體系,喜茶啟動“果茶控糖計劃”,餐飲業的健康轉型浪潮洶涌而至。
減糖之路的真正挑戰,在于平衡健康需求與味覺體驗。糖作為食品的“美味核心”,其激發多巴胺分泌的特性深植于人類基因。美國調查記者邁克爾·莫斯在《鹽糖脂》中指出,人類進化過程中未形成對過量糖分的排斥機制,這使得“減糖不減甜”成為行業技術攻堅的核心。此前代糖產品雖能降低熱量,卻難以完全還原蔗糖風味,更無法參與美拉德反應,限制了在烘焙、熱食等領域的應用。
D-阿洛酮糖的突破性在于,它天然存在于無花果、獼猴桃等食物中,甜度達蔗糖的70%,熱量僅為其10%,GI值接近0。更關鍵的是,這種六碳酮糖在加熱時可產生美拉德反應,低溫酸性環境下仍保持穩定,使紅燒肉的色澤、餅干的焦香、冰淇淋的順滑度得以完美復現。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研究員黃建評價:“它同時滿足了健康需求與感官享受,可能引領新一代功能性代糖消費趨勢。”
國際市場早已見證其價值。作為“明星代糖”,D-阿洛酮糖在美國等市場廣泛應用,Global Market Insight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市場規模達1.477億美元,預計2025-2034年復合增長率超14%。此前元氣森林憑借赤蘚糖醇躋身千億估值行列,而D-阿洛酮糖因更接近蔗糖的口感和更廣泛的應用場景,被業內視為更具戰略價值的升級產品。
發布會現場,蒙牛、霸王茶姬、稻香村等頭部企業展現出濃厚興趣。蒙牛已完成中試階段,即將啟動規模化應用;霸王茶姬質量總監周四偉認為,該產品為低糖茶飲與烘焙創新開辟新空間。中糧生物科技淀粉糖事業部常務副總經理梁永紅透露,集團已開發以D-阿洛酮糖為核心的調味糖漿,通過復配甜菊糖苷等成分,可提供330毫升至6公斤不等的多規格包裝,滿足餐飲企業多樣化需求。
盡管當前D-阿洛酮糖價格約為蔗糖的3-4倍,但中糧集團通過全鏈條創新降低應用門檻。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生物技術中心主任王小艷介紹,產品從提案到上市歷時近4年,嚴格遵循天然屬性與安全標準。國家食品安全評估評審委員會委員王碩教授指出,健康人群連續30天攝入該產品對生化指標影響較小,單次隨餐攝入3克以上可優化餐后血糖調節,低劑量干預還能促進腸道有益菌增殖。
對于全球年經營量近1.8億噸、供應鏈覆蓋140多個國家的中糧集團而言,布局D-阿洛酮糖遠不止商業考量。在《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提出“2030年人均每日添加糖攝入量控制在25克以內”的目標下,兒童青少年添加糖攝入超標問題依然嚴峻。中糧集團董事長李國強強調,企業正通過“供給側”健康改革,聯動產學研用各方,為食品飲料行業提供“減糖不減味”的解決方案,推動全民健康管理從個體選擇向系統支持轉變。
這種產業端思維已顯現成效。美國、日本曾通過“國民牛奶運動”改善體質的案例表明,系統性的健康干預比單純呼吁更有效。我國“學生飲用奶計劃”的推行,同樣借鑒了從產業端構建健康供給體系的思路。中糧集團此次以D-阿洛酮糖為支點,正在帶動整個產業鏈開發更多低糖、無糖產品,讓健康選擇成為無需妥協的日常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