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業衛星公司近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實施衛星互聯網技術試驗衛星發射任務,搭載的創新型能源系統引發航天領域高度關注。此次發射的衛星中,有一顆特別配備了由中山德華芯片技術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套全柔性卷迭式太陽翼,該裝置在重量、體積和發電效率等關鍵指標上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作為衛星的"能量心臟",太陽翼通過光電轉換技術為航天器提供持續動力,其性能直接決定衛星在軌運行壽命和任務效能。德華芯片研發的這款新型太陽翼采用超彈性記憶復合材料作為展開機構核心,配合柔性薄膜太陽電池技術,實現了結構簡化與性能提升的雙重突破。相較于傳統裝置,該系統重量減輕40%,收攏體積縮小65%,而發電效率提升15%,同時展開機構可靠性達到99.7%。
項目總指揮邱詩禮透露,研發團隊在四年攻關期間建立了嚴密的技術管控體系。"我們針對材料疲勞、空間輻射等23項技術風險點制定了專項預案,通過156次地面模擬實驗驗證系統可靠性。"他特別強調,設計團隊創新性地將工藝驗證環節前移至研發初期,使產品迭代次數減少37%,開發周期壓縮近三分之一。
德華芯片總經理楊文奕指出,這項突破標志著我國在商業航天能源領域實現全產業鏈自主可控。企業已構建起覆蓋柔性基板制造、芯片互聯、結構機構設計等9大環節的技術體系,累計取得42項核心專利。特別在空間輕量化設計方面,通過拓撲優化算法和新型復合材料應用,使系統單位面積重量降至0.8kg/m2,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隨著技術成果轉化進入快車道,德華芯片正在中山火炬高新區建設現代化研發制造基地。該項目一期占地30畝,規劃建設2000平方米全自動數智化生產線,預計2026年投產后年產能可達500套太陽翼系統。新基地將引入AI質量檢測系統和數字孿生技術,使產品批次一致性提升至99.9%,生產效率提高3倍。
據行業專家分析,全柔性卷迭式太陽翼的商業化應用將推動我國商業衛星成本下降25%-30%,為構建低軌互聯網星座提供關鍵技術支撐。目前已有多家航天企業與德華芯片達成合作意向,共同推進該技術在通信、遙感等領域的規模化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