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舉辦的高通驍龍峰會上,宇樹科技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王興興與高通公司研發副總裁侯紀磊就通用機器人發展展開深度對話。王興興圍繞技術突破方向、行業協作模式等核心議題分享了前沿觀點,為機器人產業突破當前瓶頸提供了新思路。
針對通用機器人實用化路徑,王興興提出三階段發展框架。當前行業已實現第一階段目標——機器人可完成舞蹈、武術等復雜固定動作,動作流暢度顯著提升。第二階段將聚焦"實時指令響應"能力,預計今年底至明年上半年實現任意指令的即時動作生成。終極目標則是突破"未知場景自主作業"門檻,例如在未預設程序的會議室中自主完成取水、整理桌面等任務,這需要機器人同時具備環境感知、路徑規劃與精細操作能力。王興興特別強調,通用機器人必須達到99.9%的操作成功率,并具備手機拆解等精密任務的處理能力,才能真正實現商業化落地。
在技術瓶頸方面,線纜問題被視為制約機器人可靠性的關鍵因素。王興興以工業機器人為例指出,線纜故障占設備壽命損耗的60%-70%。對比新能源汽車通過協議優化將線纜重量從100公斤大幅削減的經驗,他提出機器人關節與視覺模塊的線纜整合方案,認為通過共用通信線可減少50%以上線纜數量。但當前行業對該問題的重視不足,多數廠商尚未研發適配協議,導致技術優化難以規模化應用。王興興呼吁全行業共同開發新型通信架構,實現機器人"單線部署"的清潔運行模式。
終端AI芯片的功耗限制成為另一大挑戰。王興興指出,中小型機器人AI運算峰值功耗雖可達200-300瓦,但受限于空間與電池容量,實際運行中需將峰值功耗控制在100瓦以內,平均功耗維持在20-30瓦。這一指標略高于手機芯片水平,他提出將手機芯片技術遷移至機器人領域的創新思路,認為通過架構優化可解決散熱與續航難題。目前宇樹科技正與芯片廠商合作,探索低功耗AI解決方案。
面對行業技術路線分散的現狀,王興興主張通過開源協作加速發展。宇樹科技已將其視頻生成世界模型完全開源,同步公開數據集、訓練代碼與部署方案。他坦言,當前機器人模型距離商業化仍有差距,開源可匯聚全行業力量突破關鍵節點。這種模式借鑒了OpenAI早期的發展路徑,通過技術共享擴大產業生態。在VIA模型與世界模型的選擇上,王興興表示將保持開放態度,與第三方機構共同探索技術融合方案,強調AI領域需保持"歸零心態",避免被既有經驗束縛創新。
行業協作的緊迫性在安全領域尤為突出。王興興指出,當前機器人操作系統普遍存在安全漏洞,企業自主修復需投入大量資源。他呼吁建立行業安全標準,表示若有企業攻克Linux系統底層安全問題,宇樹科技愿優先開展合作。這種協作思維同樣適用于芯片架構、無線通信、數據產權等環節,通過借鑒手機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經驗,構建機器人行業的標準化生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