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酒行業整體承壓的背景下,老白干酒交出了一份頗具亮點的中期成績單。202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4.81億元,同比增長0.48%;凈利潤3.21億元,同比增長5.42%。這份看似穩健的數據背后,實則暗藏結構性變革——曾經的主力品牌增速放緩,而新收購的武陵酒正以黑馬之姿撐起半壁江山。
從渠道結構看,傳統經銷模式仍是主力,實現收入22.84億元,但同比微降0.33%;直銷渠道(含團購和線上)則成為新增長極,收入1.86億元,同比增長16.03%。費用控制方面,銷售費用增長3.14%至6.83億元,管理費用下降0.83%至1.86億元,整體成本增幅低于收入增幅,為利潤增長騰出空間。
區域市場呈現明顯分化。河北本地市場以14.82億元收入領跑,同比增長3.74%;湖南市場增速最快,達到11.34%,收入5.24億元;而安徽、山東等市場則出現兩位數下滑。這種"本土托底、外省突圍"的格局,與子品牌的地域布局高度契合——衡水老白干和乾隆醉主攻河北,武陵酒深耕湖南,文王貢酒和孔府家酒分別扎根安徽與山東。
業務板塊的變革更為顯著。老白干本部貢獻12.77億元收入,占比約51%;武陵酒以5.26億元收入占據21%份額,利潤貢獻卻高達2.46億元,占總利潤的58%。這種"主品牌穩量、子品牌提質"的轉變,折射出企業戰略的重心偏移。對比2018年至2024年數據,武陵酒收入從不足2億元躍升至10.99億元,占比從5.46%提升至20.51%,而衡水老白干同期收入僅從22.98億元增至25.90億元,增長明顯乏力。
高端化短板成為制約主品牌發展的關鍵因素。數據顯示,老白干酒100元以上產品收入占比53.3%,遠低于口子窖的96%和舍得的73.05%。其天貓旗艦店銷量前五的產品均為百元以下大眾酒,高端系列1915月銷量僅30單左右,不足暢銷款1%。這種"低端走量、高端失聲"的困境,與武陵酒形成鮮明對比——后者千元價格帶產品年銷超8億元,高端產品占比達70%。
武陵酒的崛起并非偶然。自2015年摒棄傳統經銷體系,采用"廠家-終端-消費者"的短鏈模式后,企業通過控制終端動態穩定價格體系,為高端化奠定基礎。品牌建設方面,設立文化學院、建成博物館、綁定"湘商回歸"等高端活動,持續深化高端形象。管理層更是明確加碼,2025年換帥后提出要"加強與經銷商合作,提高市場占有率",目前已在十余個省市設立銷售網點。
但突圍之路依然充滿挑戰。從區域市場看,湖南300億元白酒規模中,武陵酒10億元體量仍有增長空間,但茅臺、五糧液等外來品牌已占據70億元份額,地產酒整體占比不足三成。從行業趨勢看,醬酒熱潮退去后,飛天茅臺批價下滑、君品習酒等品牌降價,武陵酒所在的醬酒賽道產能同比下降13.33%,面臨需求收縮壓力。
全國化難題同樣棘手。老白干酒在半年報中坦言,公司對河北、湖南等核心市場依賴度高,若區域需求下降或份額被侵蝕,且省外拓展不及預期,將影響經營。盡管武陵酒已在廣東、河南等地布局,但其他區域收入尚未形成規模突破。子品牌發展初期雖能避開母公司問題,但規模擴大后同樣面臨戰略調整、品牌定位等挑戰。
這場由子品牌主導的變革,正在改寫老白干酒的發展邏輯。當武陵酒的邊際貢獻需要依托整體產品力、價格體系和渠道能力時,老白干酒的破局之路仍需主品牌與子品牌、省內與省外形成雙輪驅動。在白酒行業深度調整期,這種轉型的成效,或將決定企業能否突破增長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