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舉辦的工業博覽會上,“創新科技館”以全新姿態再度登場,成為展會中備受矚目的焦點。這座占地約1500平方米的展館,不僅是上海最新科技成果的集中展示窗口,更承擔著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助力科技型中小企業開拓市場的重要使命。
展館以“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為核心主題,通過加速科技成果的國際化、市場化進程,展現上海在創新驅動發展道路上的堅定步伐。主題展區精心遴選了未來產業和民生科技領域的創新成果,吸引了眾多新型研發機構和創新型企業參與展示。同時,展館還與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合作,設立了技術交易和長三角科創共同體兩個特色展區,為參展者提供了更廣闊的交流平臺。
在展區布局上,主辦方以板塊為單位,集中展示了來自高質量孵化器、技術轉移示范機構以及創新創業大賽的二十余項重點孵化項目和前沿科技成果。這些項目不僅代表了上海在科技創新領域的最新突破,也為觀眾帶來了對未來生活的無限遐想。
其中,上海大學研發團隊帶來的機器人應用場景尤為引人注目。該團隊以“自研具身大模型+自研數據采集技術”為雙核心技術,構建了差異化優勢。其自研具身大模型能夠基于采集的數據,實現貨物抓取適配、動態避障等操作,無需復雜的人工調試,大大提高了工業物流搬運的效率和安全性。
在航空科技領域,上海久米飛行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御風未來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分別展示了他們的創新成果。久米飛行的大涵道構型無人駕駛evtol模型,采用涵道動力與機翼融合布局,有效解決了外露螺旋槳飛行器存在的碰撞、傷人等安全隱患。而御風未來帶來的m1--2噸級垂直起降固定翼載人機模型,則是一款自主研發的2噸級載人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可乘坐5人,最大載重700公斤,航程達250公里,巡航速度200公里/小時,且使用綠色無污染的純電能源,起降不需要跑道,可自主飛行。
新材料領域同樣亮點紛呈。上海烯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石墨烯后整理專利技術為核心,引領石墨烯功能紡織的未來發展。該公司自主研發了30余項石墨烯功能紡織的應用專利,為紡織行業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
在民生科技方面,一款“發覺星毛發分級鑒定儀”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目光。這款儀器通過先進的技術手段,對毛發進行分級鑒定,為相關領域的研究和應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上海具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的通用具身智能操作系統insightos(琢識)也備受關注。該系統致力于打破機器人異構兼容壁壘,解決機器人場景應用開發成本高、協同效率低、故障恢復難等問題,為機器人產業的智能化發展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在醫療康復領域,上海術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帶來的人工智能多模態腦機接口平臺同樣引人注目。該平臺采用人體工程學設計的上肢康復機器人,實現多關節復合運動訓練;同時集成多模態生理信號監測模塊,可同步監測皮層電生理信號與運動功能參數,為康復治療提供了更加精準、個性化的方案。
華東理工大學帶來的退役光伏組件、動力電池的回收及再生利用技術,則為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領域帶來了新的啟示。這項技術通過創新的方法,實現了廢舊光伏組件和動力電池的高效回收和再生利用,為可持續發展貢獻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