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近日發布公告,小米汽車因部分車型存在安全缺陷,已向監管部門備案召回計劃。此次召回涉及2024年2月至2025年8月生產的11.7萬輛SU7標準版電動汽車,召回編號為S2025M0149I和S2025M0150I。
根據召回公告,問題車輛在L2級高速領航輔助駕駛功能開啟時,可能對極端特殊場景的識別、預警或處置存在不足。若駕駛員未及時介入操作,可能增加碰撞風險。小米汽車將通過OTA技術為召回車輛免費升級軟件,以消除安全隱患。
依據《汽車產品召回編號規則與編號應用》標準,召回編號中的缺陷類別標注為"S"(安全缺陷),召回類型標注為"I"(調查影響)。這表明此次召回并非企業主動發起,而是因監管部門調查發現產品存在安全隱患后觸發。與小米形成對比的是,同日宣布召回的斯巴魯、廣汽豐田等品牌,其召回編號均以"S"開頭、"V"結尾,顯示為企業主動召回。
值得關注的是,這已是小米SU7標準版年內第二次實施召回。今年1月,該車型曾因軟件策略問題導致授時同步異常,影響智能泊車輔助功能對靜態障礙物的探測,召回數量達3.09萬輛。兩次召回均涉及輔助駕駛系統,且均通過OTA方式完成。
在召回公告發布當日,小米汽車同步宣布啟動OTA秋季大版本升級,向SU7車型推送Xiaomi HyperOS 1.10.0系統。公司回應稱,此次升級包含優化輔助駕駛速度控制策略、新增動態車速功能等改進,旨在提升高速領航輔助功能的可靠性。雖然無需更換物理部件,但仍按照召回程序進行備案管理。
小米汽車的回應方式引發部分消費者質疑。有網友指出,企業強調"功能提升"的表述可能模糊OTA升級與召回的界限。這種擔憂背后,是監管部門近年來對智能網聯汽車OTA管理的持續強化。
2020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首次將OTA技術納入召回監管體系,要求企業通過OTA消除缺陷時必須備案。2024年2月,工信部與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新規,明確要求規范OTA升級應用,防止企業借此隱瞞缺陷或規避責任。8月13日,兩部門再次聯合發布征求意見稿,強調未經備案不得開展OTA升級,不得推送未經充分測試的軟件版本。
當前,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快速發展,輔助駕駛功能成為重要賣點。但近期多起因輔助駕駛系統缺陷引發的召回事件,凸顯了加強監管的必要性。監管部門通過完善召回編號規則、強化OTA備案管理等措施,正在構建更嚴格的產品安全監管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