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位車主分享了自己因忽視新能源汽車空調濾芯更換而引發的健康困擾,引發了眾多車主對這一細節的關注。他回憶,某次駕車時,車內空調吹出的風帶著明顯的霉味,起初以為是天氣潮濕所致,開窗通風數日仍無改善。直到朋友上車后直言頭暈,并提醒他檢查空調濾芯,他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翻看保養記錄后,他發現濾芯已近一年未更換。前往維修店拆下濾芯時,眼前的景象讓他震驚:原本潔白的濾芯已變得漆黑,邊緣附著大量絮狀物。維修師傅解釋,這些污垢包含灰塵、花粉以及因空調冷凝水滋生的霉菌。聯想到自己近期頻繁打噴嚏的癥狀,他恍然大悟——原來自己一直在車內吸入污染空氣。
關于濾芯更換周期,不同維修師傅給出了差異化的建議。有人主張半年一換,有人認為一年即可。一位相熟的師傅透露,實際更換頻率需結合用車環境判斷。例如,長期在市區擁堵路段行駛的車輛,因尾氣排放集中、灰塵積聚快,濾芯更易臟污。若遇霧霾天氣或梅雨季節,檢查周期甚至需縮短至一兩個月,否則霉菌會迅速繁殖。
該車主回憶,去年冬季連續半月霧霾籠罩時,他駕車時常感鼻子發癢,如今才將癥狀與未及時更換濾芯聯系起來。新能源汽車冬季依賴電加熱系統,車廂長期處于密閉狀態,若濾芯污濁,相當于將乘客困在“污染艙”內,健康風險陡增。
部分車主依賴車輛說明書中的“一萬五千公里更換”建議,但實際案例顯示,這一標準未必適用所有場景。例如,該車主的車輛行駛一萬公里時,濾芯已嚴重污損。維修師傅指出,說明書數據基于理想環境測算,而現實中的停車環境(如樹下易積聚樹膠、落葉)、行駛路段(如郊區土路灰塵大)均會加速濾芯老化。
更換濾芯的操作并不復雜。該車主嘗試自行更換后發現,僅需十余分鐘即可完成。拆下舊濾芯時,上面竟粘有頭發和小昆蟲尸體,令他直呼“觸目驚心”。更換后,車內空氣質量顯著改善,呼吸順暢感明顯提升。
在濾芯選擇上,他曾陷入“越貴越好”的誤區,后經師傅點撥才明白,普通活性炭濾芯已能滿足日常需求,關鍵在于定期更換。他算了一筆賬:與其因呼吸道問題就醫花費,不如每月花幾十元更換濾芯更劃算。
雨季用車時,濾芯的維護需格外注意。某次連續降雨后,他未及時檢查濾芯,經師傅提醒才發現邊緣已受潮發霉。維修師傅解釋,雨后空氣濕度大,濾芯吸潮后極易成為霉菌溫床,建議雨后抽空檢查或更換。
這位車主的親身經歷,為眾多車主敲響了健康警鐘。當前,消費者選購新能源汽車時多關注智能化配置與續航能力,卻常忽視空調濾芯這類“小零件”的重要性。然而,濾芯狀態直接關聯車內空氣質量,尤其對老人、兒童等敏感人群影響顯著。他曾聽聞鄰居家孩子因乘坐濾芯超期服役的車輛而持續咳嗽,最終查明是霉菌超標所致。
綜合多方建議,濾芯更換周期可參考以下原則:若長期處于擁堵、多塵或霧霾環境,建議半年更換;用車環境較優者,一年更換一次亦可。車主可定期自行檢查濾芯狀態,發現明顯污損及時更換。他曾發起線上討論,不少車主分享了更換濾芯后車內空氣煥然一新的體驗,也有人懊悔因拖延更換而付出健康代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