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業智能化浪潮中,企業紛紛探索差異化發展路徑。慧靈科技(HITBOT)另辟蹊徑,以“軟件+硬件”雙輪驅動模式,構建起具身智能產業基座,為智能制造與科研創新提供底層支撐。這一戰略在第二十三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引發廣泛關注,其展示的操作系統、模塊化硬件及多場景智能體解決方案,成為展會核心亮點之一。
慧靈科技的核心突破在于HITBOT OS操作系統。該系統采用“大腦+小腦”雙層架構:上層“大腦”集成分布式AI與行業知識庫,可解析語義、生成策略并整合跨領域工藝數據;下層“小腦”通過高精度運動控制與多模態反饋,將決策轉化為精準硬件動作。系統預置超300種設備協議,配備低代碼可視化編程界面,用戶通過“拖拽模塊”即可快速構建流程,顯著降低開發門檻。這一設計使智能體具備從認知到執行的完整閉環能力,重新定義了科研與自動化的底層邏輯。
硬件層面,慧靈構建了覆蓋全場景的執行器矩陣。其產品線涵蓋四軸/六軸協作機械臂、電動夾爪、智能電缸及靈巧手等核心設備,形成穩定靈活的“身體”底盤。數據顯示,公司執行器業務已獲超166項專利,四軸協作機械臂國內市場占有率突破90%。從首款國產一體化電動夾爪到全球首發直驅SCARA機械臂,再到智能電缸與旋轉電爪,慧靈通過持續創新重塑執行器價值體系,推動智能制造向普惠化發展。
在應用場景落地方面,慧靈展示了多維度解決方案。AI for Science(AI4S)實驗室自動化系統支持自然語言指令與圖形化編程,兼容主流實驗設備,幫助科研人員聚焦高價值創新。執行端則通過人型機器人與靈巧手完成閉環:首款人型機器人原型機具備19個關節自由度,支持模塊化擴展與二次開發;普及型靈巧手eHand-6售價僅2999元,五指仿生設計兼具高負載能力,為科研教育提供低成本創新工具。
慧靈科技創始人田軍強調:“我們的目標不僅是提供技術產品,更要構建開放擴展的生態體系。通過持續積累場景數據與經驗,我們將這些沉淀轉化為基座的可遷移能力,使智能體能快速適配不同場景,實現認知與執行的深度融合。”這種生態化戰略,正推動智能化從單點技術突破向整體價值落地轉變。
此次工博會,慧靈科技通過技術展示與場景驗證,證明了具身智能產業基座的戰略價值。其操作系統與硬件矩陣的協同創新,不僅為智能制造提供了可復制的解決方案,更為科研創新開辟了新路徑。隨著技術不斷迭代,慧靈正推動智能體從概念走向實際應用,助力工業與科研領域邁向更高水平的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