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國貿CBD的寫字樓間,午休時段的白領如潮水般涌向周邊餐飲區。在眾多外賣騎手穿梭的身影中,一棟高級寫字樓裙樓的轉角處,一家沒有堂食座位、沒有招牌燈箱的新店悄然開業。這家僅設置取餐臺的門店,正是紐約漢堡品牌Shake Shack在中國推出的首家純外賣專門店。
五年前,這個來自紐約的漢堡品牌以單價超80元的定位登陸上海新天地時,曾引發長達三小時的排隊熱潮。消費者舉著印有品牌logo的紙袋在社交媒體曬圖,漢堡本身成為都市潮流的象征符號。彼時其門店設計融合美式工業風與藝術裝置,排隊過程本身被包裝成"社交儀式",這種將餐飲消費轉化為生活方式體驗的策略,使其迅速躋身網紅品牌頂流。
隨著北京、上海等核心城市門店密度提升,曾經的排隊盛景逐漸消退。市場分析顯示,該品牌當前客群已從"嘗鮮型"消費者轉向固定客群,但維持高端定位面臨雙重壓力:一方面,FIVE GUYS等國際品牌持續爭奪高端市場;另一方面,麥當勞、肯德基等連鎖巨頭通過本土化產品與高效配送網絡占據中端市場,而眾多本土新興品牌正以差異化策略瓜分細分市場。
新開設的外賣專門店呈現出明顯的成本優化特征。相較于標準門店動輒200平方米以上的面積,外賣店面積縮減約60%,選址也從核心商圈黃金位置轉向寫字樓周邊次級地段。這種調整使租金成本下降40%-50%,同時通過精簡服務流程,將人力成本控制在標準門店的70%左右。運營數據顯示,外賣店單日訂單量可達標準門店的1.2倍,但客單價下降約15%。
消費行為轉變是推動業態創新的關鍵因素。第三方調研機構數據顯示,2024年一線城市外賣餐飲滲透率已達68%,其中30元以上價位的外賣訂單年增長27%。Shake Shack中國區負責人透露,外賣專門店采用的恒溫包裝技術可使漢堡在30分鐘配送后保持85%以上的口感,這項投入使復購率較普通外賣提升22%。
品牌轉型伴隨顯著風險。其核心競爭壁壘——"第三空間"體驗被大幅削弱,門店從社交場所退化為功能型取餐點。消費者調研顯示,28%的受訪者認為缺乏用餐環境會影響品牌溢價感知,這部分人群中63%表示會轉向價格更親民的競品。但也有41%的忠實顧客認為,只要產品品質不變,外賣形式不影響購買決策。
這種矛盾折射出餐飲市場的深層變革。當流量紅利消退,品牌面臨價值重構的考驗:是堅持"體驗經濟"路線,通過空間設計、服務儀式等構建品牌壁壘;還是轉向"效率經濟",以產品為核心拓展消費場景。Shake Shack的試驗具有行業標本意義——其外賣店既是應對成本壓力的現實選擇,也是測試市場邊界的戰略舉措。
在北京CBD的玻璃幕墻間,這家沒有餐椅的外賣店正在收集關鍵數據:消費者是否愿意為去除場景溢價的產品買單?品牌積累的認知資產能否支撐產品本身的競爭力?這些問題的答案,將決定這個紐約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進化路徑,也為整個餐飲行業提供轉型期的珍貴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