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后的四年間,中國沿海四大經濟強省——廣東、江蘇、山東、浙江的人口格局發生了顯著變化。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廣東省常住人口達1.278億,山東省1.008億,江蘇省8526萬,浙江省6670萬。廣東以絕對優勢領跑,人口規模相當于兩個浙江的總和。
從人口增量看,浙江省以213萬人的增長位居榜首,廣東省新增179萬人緊隨其后,江蘇省增長51萬人,而山東省則減少72.5萬人。浙江成為全國中東部地區唯一實現所有地級市人口均增長的省份,展現出強勁的發展活力。廣東省21個地級市中,18個實現增長,2個基本持平,僅1個出現下滑。
廣東的人口增長呈現"雙輪驅動"特征:一方面,粵東潮汕地區等漢族傳統聚居區保持全國領先的生育率;另一方面,珠三角城市群持續吸引外來人口。這種"能生又留人"的模式,使廣東成為人口增長的核心引擎。相比之下,浙江雖生育率不及廣東,但憑借優越的營商環境和數字經濟優勢,實現了人口質量的提升。
在城市層面,杭州市以68.8萬人的增量和5.8%的增幅領跑四大省份。深圳、寧波、青島、濟南等城市緊隨其后,形成梯隊式增長格局。值得注意的是,人口流失現象在山東、江蘇兩省較為突出。山東的菏澤、泰安等城市,以及江蘇北部的徐州等地,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人口外流。
人口增長的動力機制存在明顯差異。2024年數據顯示,廣東省新生兒數量達113萬,山東64.9萬,江蘇42.6萬,浙江41萬。廣東的"造人"能力遠超其他省份,但浙江通過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了人口結構的優化。江蘇面臨人口老齡化和生育率低迷的雙重挑戰,山東則因產業吸引力不足導致人口外流。
深入分析發現,民營企業發展水平與人口流動呈現強相關性。廣東擁有全國最龐大的民營經濟體量,浙江則在"腰部"民營企業數量上占據優勢,其500強民營企業數量居全國首位。北京和深圳集中了最多的世界500強非國有企業,形成獨特的頭部企業聚集效應。這種經濟結構差異,直接決定了各省份的人口集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