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資本局7月17日消息,“反內卷的風”也吹到了網約車領域。紅星資本局注意到,僅7月以來,就有浙江寧波、江西鷹潭、廣東清遠和廣州等多地主管部門先后出手,對網約車平臺低價競爭進行整治。
圖據視覺中國
多地叫停網約車價格戰
紅星資本局梳理發現,近期各地約談網約車平臺,無一例外都提到“低價競爭”。
比如,近日清遠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就網約車司機投訴較多的訂單價格偏低、平臺抽傭高問題,約談當地3家網約車平臺。約談指出,平臺利用其流量優勢掌握分派訂單的權力,隨意調整讓利價格和派單規則,部分平臺為了搶占市場價格出現打“價格戰”的情況,涉嫌利用不正當價格行為擾亂市場秩序。
7月11日,開封市約談網約車平臺,提到不得以低于成本價的方式實施低價競爭,保護駕駛員的合法利益。
7月9日,江西鷹潭市交通運輸局召開會議,要求各平臺停止低價競爭行為,不得以一口價、低于成本價等方式變相強制司機低價接單。
同日,寧波市召開網約車平臺座談會,要求各平臺嚴格遵守行業自律規定,杜絕惡意無序低價競爭。
近期廣州市交通運輸部門組織召開2025年第二季度網約車平臺約談會議。花小豬打車、如祺出行、斑馬快跑、哎呦喂打車等16家網約車平臺相關負責人參加會議。會議通報了近期各網約車平臺落實訂單合規化、訂單規范上傳、服務質量測評等工作要求的情況及存在問題。
專家:應由“管資本”轉向“管行為”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陳禮騰對紅星資本局表示,當前網約車行業普遍存在“供大于求”的現象。
他提供了一組數據,截至今年5月,全國共有360家網約車平臺公司取得網約車平臺經營許可,市場紅利正逐步收窄。司機層面,2024年全國網約車司機數量飆升至661.4萬人,車輛超281萬輛,較三年前翻倍,多地也紛紛發布運力飽和預警。
但另一方面,用戶規模長期穩定在5億左右,訂單量已無明顯增長。陳禮騰指出,也正因于此,平臺為爭奪市場份額留住用戶,通過“一口價”“特惠單”等低于成本的傾銷策略留住價格敏感型乘客。
對于平臺低價競爭是否涉嫌違法,上海正策律師事務所律師董毅智表示,平臺低價競爭是否涉嫌違法,需分情形討論,核心在于是否構成“低于成本價傾銷”。
董毅智指出,若平臺或司機長期以低于運營成本的價格接單,且目的是“排擠競爭對手或獨占市場”,則涉嫌違反《價格法》第十四條第二款關于“低價傾銷”的禁止性規定。而若低價屬于短期促銷、市場調節價范圍內的動態定價(如高峰降價、優惠券),且未持續低于成本,則不違法。2017年修訂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刪除“低于成本價銷售”條款后,單純低價競爭不再直接構成不正當競爭。
如何破解內卷?中國互聯網協會專家委員、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郭濤對紅星資本局表示,破解核心邏輯是從“管資本”轉向“管行為”,讓競爭回歸服務價值本身。這需要從規則重構與模式創新入手。
郭濤稱,比如建立價格監測機制,劃定“成本價”紅線,禁止低于運營成本的傾銷;嚴控平臺抽成比例,遏制算法剝削。同時落實司機社保、車輛合規要求,提升準入門檻,減少無序運力;探索“指導價”或“時段定價”,平衡供需矛盾。另外,對平臺應鼓勵智能調度、拼車優化等技術提升效率,支持定制化服務(如高端車型、場景化出行),跳出同質化競爭。
紅星新聞記者 王田
編輯 肖世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