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闖團播賽道、主打“男色”營銷,最近一個月,辣條品牌麻辣王子在社交媒體的畫風愈發大膽。
“要不是戴著麻辣王子頭套,還以為是什么擦邊博主”,點開其抖音官方賬號主頁,赤裸的上半身、滿屏肌肉極具視覺沖擊力。目前賬號置頂的兩條內容均為變裝視頻,以至于有網友留言,“這真的是藍V能發的嗎?”
另類營銷惹爭議
6月13日之前,麻辣王子還在兢兢業業做常規品牌傳播,直到當天發布的一則變裝視頻爆火:上一秒身著寬松T恤的麻辣王子,下一秒大秀腹肌,這種反差使視頻目前已獲得4.3萬贊,有網友戲稱“平時作品無人問,一朝擦邊天下知”。
掌握“流量密碼”后,麻辣王子在這條路上一去不復返,近期15條視頻都延續了這個畫風。
對于這種營銷方式,市場呈現兩種觀點。
一部分人認為,這是品牌快速拉進與消費者關系的一種方式,網友不反感就行;另一種觀點則是,這種男色營銷“有點low”,短期的確能快速吸引眼球、制造話題度,但并不利于品牌IP的長期打造,也容易拉低品牌和行業格調。此前,椰樹集團已有因低俗營銷被罰的先例。
事實上,為博眼球,麻辣王子在營銷上一直“劍走偏鋒”。
今年5月,其與網紅田一名合作一條廣告視頻引發爭議,該網紅曾因“人類高質量男性”“人間油物”出圈,合作視頻被網友直呼“辣眼睛”“趕緊轉發折磨好友”。雖然該視頻點贊超100萬、轉發接近500萬,但對麻辣王子的品牌現象并無正向加持。
2023年,麻辣王子創始人之子張子龍還因“二代”人設在互聯網短暫出圈。
張子龍在視頻中表示,自己大學畢業后才知道家里有1000平方米的別墅和8臺車,“被瞞億萬家產20年”的爽文人設給張子龍吸引了近5萬粉絲,但其父張玉東認為 ,這個視頻導向有些娛樂化,不符合企業價值觀。
想成“辣條一哥”?
有意思的是,在麻辣王子的視頻評論中,另一個品牌被網友反復提及?!靶l龍:這把沖我來的”“以前的商戰是吸引顧客,現在的商戰是勾引顧客”。
辣條市場在消費品中并不算大,這個賽道能形成規模化的品牌也不多。
大多數人第一個聯想到的品牌就是衛龍,去年衛龍整體營收超60億元,其中以辣條為代表的調味面制品年營收26.67億元,是名副其實的“辣條一哥”。
麻辣王子是第二個消費者比較熟悉的辣條品牌。
左宇攝
據公開信息,去年公司銷售額突破15億元,而2021年其營收規模剛到3億元、2023年破10億元。
銷售額的快速增長,一方面是由于麻辣王子在2023年啟動全國化戰略,另一方面則與衛龍近年加速向魔芋制品、豆制品等品類擴張,投入資源傾向有所轉移有關。目前以魔芋爽為首的蔬菜制品業務,已經超越辣條成為衛龍的第一大業務,但其在辣條市場仍是規模第一。
麻辣王子似乎對衛龍的位置虎視眈眈。
今年4月,麻辣王子高調宣布其以51.2%的市場占有率穩居麻辣辣條全國銷量第一。不過,這個“第一”前面有個定語——麻辣辣條。
麻辣王子成立于湖南,能在市場中殺出重圍靠的就是“正宗麻辣”的產品定位,每袋辣條包裝上都有“只做地道麻辣,不做甜條”的廣告語,與其他產品形成差異化。
水芙蓉攝
與衛龍“辣條+魔芋爽”兩步走不同的是,麻辣王子主打大單品模式,張玉東在今年3月接受采訪時明確表示,"未來5年還是專注麻辣辣條”。
記者點開其淘寶官方旗艦店,目前僅有“麻辣辣條”一款產品在售,包括微麻微辣、很麻很辣兩種口味,這種定位有利于品牌占領消費者心智,但也導致其只能吸引愛吃辣的消費者,公司營收天花板也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