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公布了電動汽車動力蓄電池領域的強制性國家標準——《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這一新標準將于2026年7月1日正式生效,對電動汽車行業而言,意味著企業需在限定時間內完成技術革新以滿足新標準的要求。那么,新國標究竟帶來了哪些關鍵變化?
在封閉的電池測試間內,央視記者直擊了一場電池包熱擴散試驗。測試中,通過內部加熱使電池包中的一個電芯溫度迅速攀升至400攝氏度以上。按照新國標規定,即便在這種極端情況下,電池包的整體安全防護也必須達到“不起火、不爆炸”的嚴格標準。
據悉,今年發布的新國標是對2020年版《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的全面修訂,不僅加強了對電池熱擴散的安全要求,還增設了多項安全測試項目。熱擴散問題是指電池包中某個電芯因溫度“熱失控”而引發其他電芯連鎖反應,嚴重時可能導致車輛起火或爆炸。新國標將熱擴散的安全要求從原先的“電池起火、爆炸前5分鐘提供報警信號”提升至“不起火、不爆炸”,旨在從設計源頭上降低新能源汽車自燃的風險。
在重慶的一家汽車制造工廠,電池包正被逐一安裝到車輛底盤上。新國標對這些電池的安全性能提出了更為嚴苛的要求。某汽車企業總裁鄧承浩表示,他們采用了“疏堵結合”的技術,即既疏導電芯異常時產生的煙霧和控制溫度,又運用大量隔熱材料在電芯之間形成隔熱屏障,確保產品符合新國標的相關規定。
某電池企業首席科學家吳凱透露,他們已深入探究了引發電池熱失控的各種機制,并在系統層面研發了航天級高效隔熱材料、耐高溫高壓絕緣防護技術以及定向熱導流設計等創新技術。
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王芳介紹,根據2024年初的調研結果,行業內已有80%的企業具備了滿足熱擴散測試“不起火、不爆炸”要求的技術儲備。新標準的發布與實施,將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和動力電池產業產品品質和技術水平的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