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藍汽車因在車機屏幕上未經車主許可推送廣告的行為,引發了車主們的廣泛不滿和吐槽。一位李姓車主描述了自己的一次驚險經歷:“早晨啟動車輛時,倒車影像竟被全屏廣告遮擋,差點導致事故!”眾多車主提供的截圖顯示,這些廣告以全屏形式突兀出現,只能通過點擊“跳過”或掛D擋行駛來關閉。
面對車主們的強烈反應,深藍汽車在5月27日晚迅速發布致歉聲明,承諾未來不再通過車機系統發送廣告信息。深藍汽車CEO鄧承浩也轉發此聲明,誠懇道歉并請求車主們的諒解:“這是我的失誤,真的很抱歉。”
這些不請自來的彈窗廣告,不僅讓車主們措手不及,更帶來了安全隱患。在車輛行駛過程中,若360度全景影像被廣告完全覆蓋,車主需手動關閉廣告才能恢復視野,這無疑增加了駕駛風險。車主們的集體憤怒,顯然是在情理之中的。
從法律角度來看,我國《廣告法》明確規定,未經許可不得向交通工具發送廣告,且必須提供拒絕接收的方式。有律師指出,若購車時未明確告知車主有關廣告推送的事宜,則構成隱瞞重要信息,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關于公平交易權的規定。彈窗廣告所引發的安全隱患,也可能觸犯了《道路交通安全法》中關于安全駕駛的規定。
深藍汽車CEO對此事的解釋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更多老車主知曉1萬元的專屬購車福利。然而,這種決策顯然忽視了法律的約束和車主的權益。合理合法的宣傳方式眾多,選擇彈窗廣告無疑是一條錯路。車企聲稱“用戶至上”,但在實際操作中卻暴露了生意至上的本質。這聲道歉,顯得蒼白無力,讓人質疑其是否真的認識到了錯誤并愿意真心改正。
這一事件也引發了關于車機控制權的深刻思考。從法理和情理上講,車主購買車輛后,車機系統作為車輛的一部分,其所有權應歸車主所有,車主應擁有對車輛的控制權。然而,現實中卻并非如此。除了彈窗廣告外,還有智能汽車被遠程“鎖定”“鎖電”等現象,以及車企對車主授權家人賬號的系統限制,導致家人無法正常操作車輛功能。
若車企能夠輕易介入甚至掌控車機系統,那么在私利的驅動下,可能會引發更多不可預知的問題。這次只是彈窗廣告,那么下次呢?這種所謂的“智能”,與“以人為本,智能向善”的理念背道而馳。
即使車企相關人員能夠自我約束,不越界操作,但只要車機的部分掌控權仍在車企手中,就無法保證不會因管理系統出現“BUG”或工作人員操作失誤而引發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影響車主的個體權益,更可能對社會公共利益造成損害。
因此,車機控制權的歸屬以及車企的權限與邊界問題,已成為亟待解決的關鍵議題。隨著汽車相關技術的普及,這些問題應在法律層面上得到進一步明確和細化。同時,應完善對車企行為的監管與約束機制,強化行業自律和車企的自我規制。這才是回應社會關切、維護公共利益的正確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