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寧德時代發布的一段關于固態電池的實測視頻在網絡上引起了軒然大波。視頻中,這款固態電池在短短12分鐘內便能充滿電,續航里程高達800公里,能量密度更是達到了驚人的500Wh/kg,直接挑戰了傳統燃油車的地位。
這款硫化物固態電池的表現尤為搶眼。在樣品測試中,其標稱續航里程達到了1200公里,即便在-30℃的低溫環境下,續航縮減也僅為15%。這一數據讓眾多北方車主興奮不已,紛紛表示再也不用為冬季續航焦慮而煩惱。
與現有的鋰電池相比,固態電池的實際表現更是遠超預期。標稱600公里的鋰電池在實際使用中往往只能達到標稱值的七成左右,而固態電池實測續航則超過90%,這意味著從北京到上海的單程無需充電即可完成。這一突破無疑為電動車的長途旅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充電速度方面,固態電池同樣展現出了強大的實力。借助華為的超充樁,僅需12分鐘即可充電至800公里續航,這一速度甚至超過了傳統加油的時間。這一變化讓不少加油站老板感到擔憂,紛紛擔心加油站業務將受到沖擊。
固態電池的兼容性也不容忽視。它只需通過軟件升級即可適配現有的800V超充樁,這一特性使得電動車在充電設施上的選擇更加靈活多樣。網友們對此紛紛調侃道:“充電樁贈送的泡面,比加油站送的紙巾還實用。”
然而,寧德時代的CEO曾毓群曾在半年前公開表示固態電池在三年內量產是不可能的。這一番言論與如今的實測數據形成了鮮明對比,引發了外界的諸多猜測。不過,據寧德時代內部消息透露,他們已經在加速固態電池的研發進程,良品率已經突破了85%,成本也下降了30%。這一變化讓人不禁猜測,曾毓群之前的言論是否只是為了低調行事。
盡管固態電池的發展勢頭迅猛,但目前仍主要應用于高端車型。2025年,仰望U8、蔚來ET9等百萬級豪車將率先搭載固態電池。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想要體驗固態電池帶來的便利還需等待一段時間。據業內人士透露,30萬級車型預計到2028年才能普及固態電池,而20萬以下市場或要等到2030年。
面對固態電池的強勁挑戰,傳統燃油車廠商紛紛采取措施以求自保。大眾和豐田等車企紛紛降價促銷,以期在固態電池普及之前清理庫存。然而,即便如此,燃油車的保值率仍然面臨嚴峻考驗。二手車商表示,隨著固態電池的普及,五年后燃油車或將面臨無人問津的尷尬境地。
與此同時,鋰電車的殘值危機也引起了廣泛關注。專家警告稱,若三年內更換汽車,現款鋰電車的殘值可能會暴跌50%。這一消息讓不少消費者開始持幣觀望,等待更合適的購車時機。為了應對這一挑戰,各大車企紛紛推出升級服務或換電站等方案,但費用相對較高。
在固態電池技術不斷突破的背景下,日系車企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盡管豐田在固態電池領域擁有全球專利,但由于良品率問題,他們被中國企業甩在了身后。日本工程師對此表示無奈,并稱贊中國團隊在技術研發方面的精準控制。
對于消費者來說,在固態電池普及之前,仍需根據實際情況做出理性選擇。對于預算較高的消費者來說,如果三年內不打算換車且預算超過30萬,可以考慮等待固態電池的普及。而對于剛需用戶來說,則可以選擇現有的超充車型以滿足日常出行需求。至于燃油車用戶來說,或許可以趁降價之際抄底入手,但也要做好面對高油價和保值率崩盤的準備。
網友們對于這一變化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有人表示:“過去油車笑電車趴窩,現在電車笑油車加不起油!”也有人調侃道:“寧德時代:我狠起來連自己都打臉!”無論如何,固態電池技術的突破無疑為電動車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