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博主@韓路通過一段視頻曝光了一款外形酷似小米YU7的“老頭樂”低速電動車。這款電動車在外觀上大量借鑒了YU7的設計元素,但整體工藝略顯簡陋,特別是車輛前部的品牌標識,原本的小米“MI”Logo被替換成了“M 七”字樣,引發了廣泛關注。
視頻中,這款“老頭樂”電動車的多個細節設計都與小米YU7高度相似,但品質感明顯不如正規汽車。所謂“老頭樂”,是指一種低速電動車,因其常被老年人用作代步工具而得名。盡管外觀類似汽車,但這類電動車在速度、續航和安全性能上都遠低于正規汽車,且交通事故頻發,交通違法行為屢見不鮮。
據了解,全國多個大城市正在逐步淘汰這類低速電動車。以北京市為例,自2023年12月31日起,已全面禁止違規“老頭樂”上路行駛和停放,以加強交通安全管理。
事實上,早在2015年,就曾發生過類似侵權事件。當時,濰坊瑞馳公司打著“雷軍電動”的名號,生產銷售了一系列車標酷似小米Logo的“老頭樂”。小米公司隨后將該公司訴至海淀法院,指控其構成不正當競爭。海淀法院經審理后認定,濰坊瑞馳公司使用的商標與小米公司的商標構成近似,且將小米公司法定代表人雷軍的姓名作為商標和商品系列名稱使用,進一步增加了公眾混淆的可能性,凸顯了其攀附小米公司商譽的主觀惡意。
法院最終判決,濰坊瑞馳公司停止侵權,并賠償小米公司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共計40萬元。這一判決不僅維護了小米公司的合法權益,也對市場上類似侵權行為起到了警示作用。
此次@韓路曝光的“老頭樂”電動車事件,再次引發了公眾對于低速電動車市場的關注和討論。如何加強市場監管,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