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能源汽車領域再掀資本熱潮,賽力斯集團正式登陸港交所,以131.5港元/股的發行價完成140億港元募資,創下中國車企最大規模IPO紀錄,同時也是2025年全球汽車行業規模最大的上市案例。這場資本盛宴背后,既有問界品牌在高端市場的強勢突破,也暗含著企業尋求戰略轉型的深層考量。
問界M9/M8系列車型的爆發式增長成為此次上市的核心推動力。數據顯示,這兩款旗艦車型前三季度銷量占比達65.5%,推動企業毛利率從2023年的7.2%躍升至29.5%。累計交付量突破25萬臺的M9系列,不僅終結了BBA在50萬級豪華市場的壟斷地位,更使賽力斯成為全球第四家實現盈利的新能源車企。這種市場表現直接反映在資本市場上,掛牌首日市值突破2200億港元,在港股汽車板塊中僅次于比亞迪。
華為的深度賦能是賽力斯崛起的關鍵因素。自2020年開啟合作以來,華為在技術、品牌、渠道等維度提供全方位支持,使賽力斯市值實現12倍增長。但這種緊密綁定也帶來隱憂:2022-2024年,賽力斯對華為的采購額從58億元激增至420億元,占比達總采購額的30.2%。為鞏固合作關系,企業更斥資115億元入股華為引望10%股權,這種"輸血式"合作模式引發市場對獨立性的質疑。
財務數據揭示出更深層的轉型壓力。盡管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超三成,但銷售費用持續高企,達到研發費用的3.2倍。與此同時,賬面現金中結構化存款和受限資金占比較高,迫使企業尋求新的融資渠道。此次港股上市募資中,70%資金將投向研發領域,重點布局"魔方"平臺架構升級、智能駕駛算法優化及下一代電驅系統開發,彰顯出擺脫技術依賴的決心。
在業務布局上,賽力斯展現出多元化的戰略野心。除傳統汽車業務外,企業正加速向具身智能領域滲透。10月與字節跳動旗下火山引擎簽署合作協議,宣布進軍智能機器人賽道。這一決策背后是萬億級市場的誘惑:摩根士丹利預測,到2050年全球機器人部署量將達10億臺,市場規模超5萬億美元。車企在精密制造、供應鏈管理等方面的優勢,使其成為該領域的重要參與者。
資本市場對這種轉型給予積極回應。22家基石投資者合計認購64.2億港元,涵蓋重慶產業母基金、云鋒基金等產業資本和國際長線資金。機構投資者普遍認為,賽力斯正在從"華為概念股"向科技企業蛻變。中信證券分析指出,機器人賽道的高成長性可能使其凈利潤復合增長率提升至45%,估值體系有望向科技公司靠攏。
這場資本運作也暗含風險。高端市場增速放緩、銷售費用居高不下、技術自主化進程等挑戰依然存在。但賽力斯選擇在業績巔峰期主動求變,通過港股上市重構估值邏輯,既為全球化布局鋪路,也為應對未來競爭儲備彈藥。這種戰略抉擇,或將為中國車企轉型提供新的參考樣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