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軟銀以53億美元的巨額投資攪動全球機器人產業時,四家中國企業的技術突圍戰早已悄然打響。上海電氣、三花智控、領益智造與科大訊飛,這四家看似風格迥異的企業,正通過差異化路徑重構人形機器人產業版圖。
上海電氣選擇了一條"硬核工業"路線。這家擁有百年歷史的裝備巨頭,將首款人形機器人"溯元"的試驗場直接設在核電站內部。2025年7月亮相的這款機器人,身高1.67米,體重50公斤,行走速度達到人類快走水平。其核心技術突破在于自主研發的機器人靈巧手專用減速器軸承,這項被工程師稱為"機器人關節軟骨"的關鍵部件,已實現微米級動作精度。更令人矚目的是其工業場景適配能力——核島主設備市占率國內第一的背景,使其在磨削絲杠加工中達到百納米級精度,相當于將頭發絲誤差控制在千分之一級別。
三花智控則展現出"肌肉驅動者"的特質。從汽車空調零部件轉型而來的這家企業,正在杭州錢塘基地構建百萬臺級機電執行器產能。作為機器人的"肌肉群",其生產的執行器已被特斯拉Optimus采用。盡管2025年初遭遇特斯拉砍單傳聞沖擊,但試制樣品數量持續增加,客戶反饋顯示其噪音控制較同行低15%。財務數據揭示其底氣:二季度凈資產收益率7.26%,每百元收入創造13.15元凈利潤,盈利能力位居四家之首。這種綁定巨頭的策略雖具風險,卻也構建起難以復制的技術壁壘。
領益智造演繹著"全能選手"的劇本。在2025年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上,其"領智戰隊"以兩金一銅的成績驚艷全場。冠軍機器人領瓏在障礙跑中展現的0.1度關節擺動精度,源自自研擺線針輪減速器的技術突破——該核心部件已在中美日等國獲得專利。東莞生產基地的流水線更暴露其野心:機械臂正在組裝機器人頭部總成與靈巧手模組,這些部件將供給多家機器人企業。通過"零件-模組-整機"的三級跳布局,領益智造甚至在自家工廠部署人形機器人進行物料搬運。二季度總資產周轉率0.51次的數據,印證其資產運營效率的行業領先地位。
科大訊飛則開辟了"大腦供應商"的新賽道。其星火機器人超腦平臺已連接420家企業,包括優必選、宇樹等明星公司。實驗數據顯示,接入其大模型的機器人理解復雜任務成功率達95%——當聽到"將散落零件組裝成臺燈"的指令時,機器人能自動拆解出7個動作步驟。這種輕資產模式代價不菲:二季度凈資產收益率為-1.34%,主要源于巨額研發投入。但國產化算力平臺"飛星一號"的推出,在當前芯片管制背景下成為稀缺資源,有工程師將其比喻為機器人行業的"國產高速公路"。
四家企業的財務特征折射出不同戰略取向:上海電氣權益乘數達4倍的重資產模式,三花智控2.17倍的穩健路線,領益智造運動會奪冠后的擴產加速,以及科大訊飛吸引3.5萬開發者的平臺生態。技術路線圖已然清晰:上海電氣深耕工業場景,三花智控專注執行器量產,領益智造構建全產業鏈,科大訊飛搭建生態平臺。當國際巨頭還在布局時,中國企業已將人形機器人拆解為電機、軸承、算法與云平臺,在關鍵生態位完成戰略卡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