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近期在技術研發領域動作頻頻,其申請的一項名為“風口結構、空調系統和車輛”的專利引發行業關注。該專利公開號為CN120921881A,申請于2025年8月,核心創新在于通過優化空調系統風口結構,提升車內舒適度并降低生產成本。這一技術突破,標志著小米汽車在智能汽車核心部件設計上邁出重要一步。
根據專利文件披露,該風口結構由風殼、軌跡盤、第一轉動件和第二轉動件組成。其工作原理是通過軌跡盤帶動兩個轉動件協同轉動,精準調節進入風口的風量,從而實現對車內氣流的動態控制。這種設計不僅增強了空調系統的靈活性,還為車輛內部空間布局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例如,在狹小空間內,通過調整風口角度和風量,可顯著提升乘客的體感舒適度。行業專家指出,這種創新結構有望成為未來汽車空調系統的設計范式。

在生產制造環節,小米汽車同樣展現出技術積累的深度。其此前獲得的“自動化生產流水線”專利,通過優化生產流程顯著提升了制造效率。該系統由第一加工工位、第一搬運工位和第二加工工位構成,其中搬運工位采用獨特的1對多上料設計,減少了設備依賴和人工操作環節。據測算,這種設計可使生產成本降低約15%,同時提升產能利用率。這一技術布局與特斯拉、比亞迪等企業的自動化生產線形成技術對話,共同推動行業制造水平的升級。
自2021年成立以來,小米汽車已構建起龐大的技術專利體系。天眼查數據顯示,該公司累計擁有2704項專利信息,涵蓋電動化、智能化等多個領域。其技術布局呈現兩大特點:一是聚焦核心部件創新,如此前公布的“電動風口結構”專利,通過機械結構優化為空調系統設計提供新思路;二是注重生產制造效率,通過自動化技術降低邊際成本。這種“技術+制造”的雙輪驅動模式,正轉化為實際的市場競爭力。
在智能汽車賽道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小米汽車的技術路線引發行業思考。其單電機驅動雙擋板的設計思路,不僅簡化了空調系統結構,還為行業提供了成本控制的新范式。這種以技術創新驅動成本優化的策略,與部分企業單純通過規模效應降本的方式形成鮮明對比。數據顯示,小米汽車參與的12次招投標項目中,其技術方案的中標率較行業平均水平高出23%,這從側面印證了其技術積累的市場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