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宜賓舉辦的2025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中國動力電池產業再次成為全球焦點。全球裝機量排名前十的企業中,中國品牌占據六席,國內前十強企業裝機量占比突破96%,展現出強大的產業集聚效應。這座長江首城不僅以完善的產業鏈布局吸引行業目光,更通過技術創新持續引領行業變革。
宜賓動力電池產業已形成覆蓋全生命周期的綠色閉環體系。從上游鋰礦開采到正負極材料生產,從電芯制造到整車組裝,再到電池回收利用,六大核心環節在此緊密銜接。當地規劃產能超過300吉瓦時,已建成產能達210吉瓦時,相當于全球每生產10塊動力電池就有1塊產自宜賓。這種垂直整合的產業模式,有效降低了生產成本并提升了供應鏈穩定性。
大會期間,由歐陽明高院士工作站孵化的"下一代高安全電池及全固態電池項目"正式投產。該項目位于長江工業園,一期工程建成0.5吉瓦時高安全電芯生產線,整體規劃年產4吉瓦時。其核心突破在于掌握高安全電解液原位聚合技術,使產品能量密度達到300-500Wh/kg,在無人機、電動摩托車及儲能系統等領域具有顯著優勢。
四川賽科動力科技有限公司作為項目實施主體,專注于固態鋰離子電池研發。該公司副總經理譚鐵寧透露,一期產品主要面向低空經濟領域,包括工業級無人機、服務機器人及電動摩托車等細分市場。這些產品通過優化電解液體系,在保持高能量密度的同時,顯著提升了熱穩定性和循環壽命。
技術突破帶來明確的應用路線圖。據企業負責人介紹,硫化物全固態電池將于2027年進入示范應用階段,覆蓋新能源汽車、3C電子產品及人形機器人等領域。到2030年,這項技術有望實現規模化量產,屆時電池安全性、能量密度和充電速度將迎來質的飛躍。這種漸進式的技術迭代策略,既保證了研發資源的有效配置,也為產業鏈上下游預留了適配周期。
作為創新策源地,歐陽明高院士工作站持續輸出核心技術成果。其孵化的賽科動力公司,依托創新中心在材料科學、電化學體系等領域的深厚積累,構建起從實驗室到量產的完整轉化鏈條。這種"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模式,正在重塑動力電池產業的技術創新生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