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加迪夫國立博物館近日發生一起引人關注的“意外展出”事件:一幅由人工智能參與創作的畫作在未獲館方許可的情況下,被悄然掛在展廳墻壁上數日,直至一名愛爾蘭參觀者察覺異樣后,工作人員才將其撤下。
據現場目擊者描述,這幅名為《空盤子》的作品描繪了一名身著校服的男孩手持空盤坐在椅子上的場景。畫面色調偏冷,構圖簡潔,數百名參觀者曾駐足欣賞,卻無人察覺其“非官方身份”。直到一位來自愛爾蘭的訪客向工作人員詢問畫作背景時,博物館才意識到展品清單中并無此作,隨即發表聲明稱“一件未經授權的物品被放置在展廳,已按程序移除”。
創作這幅作品的藝術家化名馬羅,他在個人網頁上透露,自己僅繪制了初步草圖,后續繪制工作主要由人工智能完成。他強調,使用AI創作是“藝術工具自然演進的結果”,并表示“人工智能已深度融入日常生活,限制其能力發展違背了他所堅持的藝術理念”。
這種未經許可將作品置于公共藝術空間的行為,在藝術圈被稱為“游擊藝術行為”。馬羅并非首次嘗試此類活動,此前他曾在羅馬等其他城市的博物館進行過類似操作,試圖通過非常規方式引發公眾對藝術邊界與技術融合的討論。
盡管博物館方未對事件本身作進一步評論,但此次“意外展出”已引發關于藝術創作權、技術倫理以及公共空間使用規則的廣泛討論。部分觀眾認為,這種形式打破了傳統藝術展的嚴肅性,為觀眾帶來了新鮮體驗;也有人質疑,未經授權的展出可能干擾博物館的正常運營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