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名叫Labubu的盲盒玩偶,憑借夸張的表情和狡黠的眼神,在年輕群體中掀起熱潮。它既無實用功能,也不代表身份符號,卻讓無數人甘愿為它排隊抽簽。這場看似偶然的流行,實則暗合了當代消費的深層邏輯——當物質需求逐漸飽和,情緒價值正成為新的消費驅動力。
在科技領域,AI技術的爆發式發展正與這場消費變革產生奇妙共振。當人們愿意為“陪伴感”付費時,AI技術能否成為填補情感空缺的新工具?這個命題催生了AI陪伴、AI寵物等創新應用場景,也讓科技企業的人文轉向成為行業焦點。榮耀等品牌率先展開探索,試圖讓AI從“工具”進化為“伙伴”。
榮耀在AI領域的布局早已展開。今年初,CEO李健宣布“榮耀阿爾法戰略”,投入超百億元研發資源。9月,全球首家阿爾法旗艦店在深圳開業,這里不僅是科技產品的展示空間,更成為連接用戶情感需求的實體樞紐。10月的全球開發者大會上,榮耀進一步提出要讓AI具備“溫度”,將技術深度融入人文場景。
AI產業早期的發展軌跡,始終圍繞著效率提升展開。從ChatGPT到各類辦公助手,技術競爭的焦點集中在模型規模、參數數量和推理速度。這種“替代思維”讓AI在特定領域大放異彩,卻也暴露出明顯局限——當面對“為什么長大就要離開”這類情感問題時,再強大的算法也顯得蒼白無力。因為生活本身充滿無序與模糊,而早期的AI恰恰缺乏感知這些的能力。
隨著技術成熟,AI的發展重心開始轉移。當效率工具的普及達到臨界點,如何滿足人類對情感連接的本能需求,成為新的突破口。現代社會中,液態化的社交關系讓“歸屬與愛”的需求愈發迫切。養寵物、看直播、收集潮玩,這些行為本質上都是對情感缺失的補償。AI陪伴應用的興起,正是對這種古老需求的現代回應。
榮耀的技術路徑展現出獨特性。從“以人為本”的阿爾法戰略,到能理解用戶情緒的自進化AI YOYO,再到旗艦店中設置的情感交互場景,這家企業始終將人的體驗置于技術參數之上。在開發者大會上,榮耀展示的不僅是技術實力,更是讓AI承載人文關懷的決心——當其他企業還在比拼算力時,榮耀已經在思考如何讓技術更懂人心。
這種轉向在具體產品中體現得尤為明顯。以AI寵物機器人“小皮P0”為例,它突破了傳統科技產品的功能性局限。通過自主移動和情緒識別技術,機器人能主動尋找寵物位置,分析其行為狀態,并將關鍵時刻推送給主人。這種設計讓陪伴不再是被動的觀看,而是雙向的情感交流。配套的AI問診功能,則進一步將科技關懷延伸到寵物健康領域。
在更廣泛的場景中,榮耀的AI應用展現出人文溫度。面向兒童的AI潮玩能進行對話互動,提供學科輔導,成為成長過程中的陪伴者;針對年輕人的版本則采用潮玩IP形象,滿足情緒表達需求。這些創新不是孤立的技術突破,而是通過MagicOS 10操作系統實現有機整合。這個具備自進化能力的系統,能讓每臺設備形成獨特“性格”,真正實現“千人千面”的個性化體驗。
當前AI產業發展面臨的關鍵挑戰,在于如何突破單點技術的局限。多數企業仍在構建封閉生態系統,試圖通過技術壁壘鞏固優勢。但AI的進化速度已經超出單一企業的掌控范圍,開放協作成為必然選擇。榮耀提出的“1×3×N”生態戰略,正是對這種趨勢的回應——通過HONOR AI Connect平臺整合語音、視覺等引擎,向合作伙伴開放統一接口,讓不同設備共享技術體系。
這種開放策略正在產生實質性影響。目前,榮耀已與阿里巴巴、比亞迪等企業建立戰略合作,生態體系接入超4000個智能體,落地3000多個真實場景。通過生態賦能、渠道賦能和技術賦能三條路徑,AI技術正加速滲透到教育、寵物、家居等生活領域。這種協作模式不僅推動了技術普及,更讓AI真正走入大眾生活。
從蒸汽機解放體力,到電氣化延伸時間,每次技術革命都在重塑人類與世界的關系。AI帶來的變革或許更為深遠——它不僅替代重復性勞動,更在釋放人類被工業文明壓抑的天性。當技術能夠理解情緒、回應情感,人類終于可以擺脫工具理性的束縛,重新獲得思考與創造的自由。這種轉變,或許正是技術發展最富人文意義的時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