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辦的浦江綠色低碳創新論壇上,多項推動綠色技術產業化的創新成果集中亮相。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中國辦事處主任劉華透露,上海在全球百強創新集群考核中表現亮眼,其日風險資本交易量指標僅次于美國圣何塞-舊金山城市群,凸顯了這座城市在創新領域的強勁動能。這一數據背后,是上海近年來在綠色技術轉化應用方面的持續突破。
作為聯合國最大的綠色技術平臺,WIPO GREEN已匯聚來自140余個國家的13萬項技術,與150家全球機構建立合作,并在十余個國家落地加速項目。數據顯示,當前全球專利中近三分之一與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關,綠色技術正成為城市科技創新的核心驅動力。上海科學技術交流中心綠色技術發展處處長席芙蓉介紹,自2024年加入WIPO GREEN城市加速計劃以來,上海已成功解決電動市政車輛移動充電、河道治理、土壤修復等現實難題,為城市綠色轉型提供技術支撐。
論壇上,三個上海典型案例引發關注。縱目科技研發的“閃電寶”移動能源機器人實現L4級自動駕駛,作為可移動的“充電樁”,其60千瓦快充能力可覆蓋24個車位,與固定充電樁組合后無需大規模布線。目前,該設備已在全國部署超500臺。在農業領域,首創的大角度旋轉式LED補光燈將光照范圍擴大至120度,結合中草藥生長數據庫,使云南、海南3萬畝示范基地畝均增收萬元。而在生態修復方面,生物基材料技術讓新疆喀什的戈壁灘重現生機,玉米、西瓜等作物茁壯成長,該技術更成功輸出至阿聯酋,今年將登陸非洲市場。
上海在綠色技術場景布局上持續發力。圍繞深遠海風電、新型儲能等七大領域,當地已啟用綠色技術銀行等平臺,落地全國首套兼容燃煤與燃機煙氣的CCUS裝置、首個規模化綠色甲醇項目。2026年,WIPO GREEN加速項目(上海)將升級,推出“綠色技術IP加速營”,為企業提供高價值專利組合策劃、知識產權戰略規劃等服務,助力技術價值轉化。
企業層面,吉利汽車與立訊精密分享了綠色轉型路徑。吉利以2025年單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降25%、2045年碳中和為目標,從設計、制造到供應鏈全鏈條發力,發布能源替代、CCUS等技術需求。立訊精密則提出“節能減排為主、碳抵消為輔”的策略,計劃2050年前實現運營及價值鏈碳中和,重點布局電氣化改造、可再生燃氣等領域。
論壇還推出綠色技術AI助手“小綠”、綠色伙伴計劃等新舉措。丹麥、哈薩克斯坦等國專家與國內領軍者共同探討城市綠色轉型經驗,聚焦技術從實驗室到市場的關鍵環節。隨著國際合作深化與本土創新加速,上海正逐步構建全球綠色科技創新樞紐的生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