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連大學骨科醫學研究中心,一項突破性的醫學創新正悄然改變骨骼修復領域。一款由純鎂金屬打造的生物可降解螺釘吸引了眾人目光——這種新型植入物不僅能精準固定移植骨瓣,更會在完成修復使命后被人體自然吸收,徹底免除二次手術取出的痛苦,真正實現“零異物”愈合。
該中心的研發軌跡堪稱一部醫學與材料科學深度融合的創新史。2006年,趙德偉教授團隊率先攻克鉭金屬技術難關,成功研制出國產骨小梁結構植入材料;2017年,團隊再攀高峰,以純鉭金屬粉末為原料,通過3D打印技術打造出接骨板、骨塊等系列產品。這些采用仿骨小梁結構的植入物,憑借優異的骨誘導性能,能與骨組織形成完美整合,實現永久性生物內固定,大幅提升了手術安全性和療效。
“醫工融合在這里不是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工作模式。”研究中心研發人員李京育透露,由于實驗室直接設置在醫院內部,臨床醫生隨時帶著手術難題與研發團隊探討,從原料選擇到結構設計,每個環節都緊貼臨床需求。這種產學研無縫對接的機制,使團隊始終站在醫用生物材料科學的最前沿,持續攻克技術難題。
這座占地4100平方米的骨科實驗室堪稱科研重鎮,配備有層流凈化細胞工程實驗室、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病理學實驗室等十余個專業功能區,還擁有基因測序、材料測試分析、化學氣相沉積等尖端設備。多年來,團隊累計斬獲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遼寧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20余項榮譽,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600余篇,其中140余篇被SCI收錄,獲得近40項專利授權,出版學術專著20余部,構建起完整的科研創新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