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因部分SU7標準版電動汽車存在安全隱患,決定啟動大規模召回計劃。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公告,此次召回涉及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期間生產的11.69萬輛SU7標準版車型,其中包括兩款具體型號:XMA7000MBEVR2和XMA7000MBEVR5共計98462輛,BJ7000MBEVR2共計18425輛。
召回原因指向車輛L2高速領航輔助駕駛功能在特定場景下的識別與處置能力不足。市場監管總局公告顯示,當該功能開啟時,車輛對極端特殊路況的預警或應對可能存在延遲,若駕駛員未及時介入操作,可能增加碰撞風險。針對這一問題,小米汽車將通過遠程OTA技術為召回車輛免費升級軟件,優化輔助駕駛系統的功能表現。
據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召回屬于軟件層面的問題,用戶只需完成系統升級即可消除隱患。值得注意的是,召回范圍并未覆蓋全部已交付的SU7標準版,僅針對特定生產時間段的車輛。小米汽車已通過短信、手機APP等渠道通知相關車主,并強調升級過程無需到店操作。
在召回公告發布后,小米汽車官方微博同步推出《小米汽車答網友問(第191集)》,詳細解釋了技術升級內容。此次OTA升級重點優化了高速領航輔助功能,包括提升道路通行連貫性、增強大車避讓與繞行體驗、新增"動態車速"功能等。其中,"動態車速"功能可根據雨天、夜間等復雜環境自動調整輔助駕駛目標車速,同時優化照明策略,激活輔助駕駛時自適應遠光燈將默認開啟。
作為小米首款量產車型,SU7于2024年3月正式上市,4月啟動交付,起售價21.59萬元。該車型提供標準版、Pro版、Max版三個配置,其中標準版搭載"Xiaomi Pilot Pro"輔助駕駛系統,配備1個毫米波雷達,未配置激光雷達。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7月,SU7累計交付量已突破30萬輛,僅用時15個月便完成從0到30萬的跨越。
此次召回規模占SU7總交付量的約30%,引發行業對智能駕駛安全性的廣泛討論。值得關注的是,召回公告發布前兩天,工信部剛就《智能網聯汽車組合駕駛輔助系統安全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公開征求意見。新國標特別增設了道路交叉口、施工區等復雜場景的測試要求,其中"B類道路環境施工區域探測與響應能力試驗"的測試條件,與今年3月底發生在安徽銅陵的小米SU7交通事故場景高度相似。
根據小米此前披露的事故調查,涉事車輛在NOA智能輔助駕駛狀態下以116km/h時速行駛,遇施工路段改道時,系統雖檢測到障礙物并減速,但駕駛員接管后3秒內車輛仍與隔離帶水泥樁發生碰撞。這起造成3人死亡的嚴重事故,直接推動了行業對智能駕駛接管率、極端場景應對能力的深度反思。某自動駕駛企業高管指出,汽車安全關乎生命,智能駕駛系統必須建立多重冗余機制。
從市場表現看,小米汽車業務正呈現快速增長態勢。財報顯示,2025年第二季度小米智能電動汽車業務收入達206億元,同比增長230.3%,主要得益于交付量提升和平均售價上漲。此次召回雖引發短期關注,但通過OTA技術快速解決軟件問題的方式,也展現了智能電動汽車在售后維護方面的獨特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