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由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聯合開展的研究提出,外星生命可能正在監聽地球與深空探測器之間的通信信號,而人類或許也能通過類似方式定位外星文明。相關成果已發表于《天體物理學雜志快報》,揭示了地球無線電信號在宇宙中傳播的潛在影響。
研究團隊分析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深空網絡(DSN)數十年的通信記錄。DSN由全球多地的大型射電天線組成,負責追蹤月球及更遠深空的探測器,并向其發送指令、接收科學數據。科學家發現,當人類向火星等探測器發送無線電指令時,部分信號會逸散至太空,理論上可能長期存在甚至無限傳播。
論文第一作者范品辰指出,基于近20年數據,若外星文明位于能觀測地球與火星“連線”的軌道位置,其接收人類信號的概率高達77%;若觀測對象為地球與其他太陽系行星的連線,概率則降至12%。由于太陽系行星運行平面高度重合,位于該平面邊緣區域、距離地球約23光年以內的外星文明,最有可能截獲地球信號。
研究同時提出,若外星文明采用類似技術向太空發射信號,人類理論上也能通過監測捕捉到這些信號,從而反向定位其位置。這一發現為尋找地外生命提供了新思路——通過分析信號傳播方向與頻率,可縮小搜索范圍,提高探測效率。
此前,人類對地外生命的探索已取得多項突破。今年早些時候,英國劍橋大學團隊在距離地球124光年的系外行星K2-18b大氣中檢測到可能支持生命活動的物質。10年前,美國搜索外星文明研究所專家納薩莉·卡布羅爾曾預言,人類有望在有生之年發現地球附近的簡單外星生命,并在其他星系找到類地行星。她同時提到,高度發達的外星文明可能已嘗試聯系地球,但人類技術尚無法接收其信號。
論文另一作者杰森·賴特強調,當前人類對深空的探索仍處于初級階段。隨著對太陽系認知的深化,地球與其他行星間的信號交互將愈發頻繁,這為捕捉外星技術特征(technosignatures)提供了更多機會。研究團隊認為,通過系統分析宇宙中技術信號的分布規律,人類或能突破現有局限,揭開地外生命的神秘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