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證A500指數基金迎來首個完整運營年度,市場布局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自2024年9月首批產品面世以來,近80家公募機構積極入場,形成涵蓋ETF、指數增強、聯接基金等多元產品矩陣。截至今年9月20日,全市場合并份額后統計的中證A500指數基金達140只,總規模突破4386億元,較發行時的2935億元增長近五成。
基金公司布局軌跡呈現明顯階段性特征。2024年9月首批10只ETF集中成立后,11月迎來第二批12只產品入市。當年末,華商、國金等10家機構率先推出指數增強基金,中歐基金則布局普通指數產品。2025年行業格局發生顯著變化,中小公募成為發行主力,上半年融通、中金等20余家機構密集成立ETF及普通指數基金,貝萊德、博道等外資及民營機構也加入指數增強產品競爭。
產品創新呈現深度拓展趨勢。2025年5月后,國泰、工銀瑞信等6家機構率先試水增強策略ETF,華寶、平安等公司隨后推出紅利低波等風格因子產品。這種從傳統寬基向細分策略延伸的布局,標志著指數投資進入精細化運作階段。目前全市場相關產品實際數量達267只,顯示行業在產品開發上保持高度活躍。
規模增長呈現顯著分化特征。在140只基金中,僅25只實現規模擴張,其中19只為ETF產品。華泰柏瑞、國泰等6家頭部機構管理的ETF規模增幅均超百億元,6只旗艦產品規模合計突破千億。相比之下,85只產品出現規模萎縮,易方達、鵬華等機構的聯接基金規模降幅超過20億元。這種"頭部集中、尾部擴散"的格局,凸顯出寬基指數產品的競爭殘酷性。
行業對發展瓶頸形成深度共識。多位從業者指出,當前中證A500指數基金規模僅為滬深300同類產品的三分之一,距離市場預期存在較大差距。北方某公募銷售總監表示,產品同質化發行疊加市場波動,導致多數基金陷入"發行即巔峰"的困境。深圳某機構市場負責人認為,參照滬深300指數近二十年發展路徑,中證A500產品需要策略創新與長期資金雙重驅動,特別是中央匯金等機構資金的持續介入。
創新探索已現積極信號。目前市場已出現紅利低波、紅利增長等5類風格因子指數產品,國泰基金等機構正在研發多因子疊加的智能貝塔策略。滬上某公募品牌負責人透露,行業正在研究將ESG因子、行業輪動策略融入指數編制,通過差異化定位突破同質化競爭。這種在指數構建層面的創新嘗試,或將成為打開規模增長空間的關鍵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