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如果有人說插電式混合動力(插混)會全面超越油電混合動力(油混),恐怕會被視為天方夜譚。彼時,豐田、本田的雙擎混動車型憑借省油、耐用、保值等優勢,牢牢占據市場主導地位,被消費者視為混動領域的標桿。
然而,市場格局正在發生劇變。數據顯示,2024年插混車型銷量突破514萬輛,不僅占據混動市場主導地位,更成為新能源領域的核心力量。反觀油混車型,如今連官方銷量數據都難以獲取,市場存在感急劇下降。曾經被視為“神車”的油混車型,如今已難掩頹勢。
部分消費者仍認為,RAV4榮放、凱美瑞、卡羅拉銳放等油混車型銷量表現不俗。但深入分析會發現,這些車型的熱度主要依賴價格戰支撐。過去需要加價購買的油混車,如今普遍優惠3萬至5萬元,部分車型價格甚至接近燃油版。即便如此,其銷量仍遠不及秦PLUS DM-i、秦L DM-i等插混車型。
銷量統計方式的差異也掩蓋了油混的真實處境。插混車型銷量單獨列示,數據透明;而油混車型常與燃油版合并統計。例如,卡羅拉銳放月銷超萬輛,但其中油混版本的具體銷量無從得知。若單獨統計混動版銷量,差距將更加明顯。
這種市場變化已促使車企調整戰略。本田十一代雅閣上市時,直接取消了HEV混動版,轉而全力布局插混市場。這一決策反映出車企對市場趨勢的敏銳判斷。
對于油混銷量下滑的原因,有人歸因于政策差異。插混作為新能源車享受購置稅減免、綠牌等優惠,而油混不享受這些政策。但實際計算顯示,政策優惠總額約2萬至3萬元,遠低于油混車型的市場優惠幅度。豐田、本田的油混車型為促進銷售,降價幅度普遍超過政策優惠,個別冷門車型價格甚至貼近燃油版。
插混車型的崛起,本質在于技術優勢。插混車型可實現市區純電行駛、高速發動機直驅,虧電狀態下油耗低至2.9L/100km,甚至優于油混車型。同時,插混車型在配置、智能化等方面全面超越日系油混車型,形成降維打擊。
從技術原理看,插混與油混均采用“電機+電池+發動機”的組合,但核心差異在于電池容量和電機角色。油混車型電池容量小,電機僅作為輔助,發動機仍是核心驅動;而插混車型電池容量擴大10至20倍,電機可獨立驅動車輛,實現純電行駛數十至上百公里。
在能量管理方面,插混車型采用域控制器,運算能力遠超油混車型的ECU,可實時優化發動機、電機、發電機的協同工作。配合更高效的動能回收和AI智控系統,插混車型實現了“油電”雙模式的無縫切換,虧電油耗仍低于油混車型。
這場變革不僅是動力技術的更替,更是新能源革命的縮影。隨著固態電池、超充網絡等技術的普及,未來的市場格局或將再次改寫。對于車企而言,如何在這場技術迭代中找準定位,避免重蹈油混車型的覆轍,已成為亟待解決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