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OpenAI智能硬件項目的最新動態持續引發關注。這家人工智能巨頭今年5月以65億美元收購前蘋果首席設計師喬納森·艾維創立的AI硬件公司io后,其硬件開發計劃逐漸浮出水面。據市場消息披露,OpenAI正在研發的硬件產品陣容包括無屏智能音箱、智能眼鏡、錄音設備及可穿戴別針,首批產品預計于2026年末至2027年初面市。
公司首席執行官奧爾特曼此前透露的硬件設計理念與當前傳聞高度吻合——首款產品將具備"口袋大小、情境感知、無屏幕"三大特征。盡管智能眼鏡未被列入首批產品清單,但相關研發工作仍在推進。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傳言的入耳式設備在此次爆料中未被提及,顯示項目方向可能存在調整。
在人才爭奪戰中,OpenAI與蘋果展開激烈角逐。自完成io收購以來,已有超過20名蘋果消費硬件部門員工加盟OpenAI,其中不乏效力蘋果逾15年的資深工程師。知情人士透露,OpenAI提供的薪酬包中股票價值普遍超過百萬美元,部分職位薪資較蘋果現有水平顯著提升。這種人才流動呈現雙向特征——io聯合創始人、曾主導iPhone和Apple Watch設計的唐·譚加入OpenAI擔任首席硬件官后,促使更多前蘋果員工主動尋求跳槽機會。
驅動人才流動的因素復雜多元。部分蘋果硬件工程師對現有產品線創新步伐放緩感到不滿,另有員工直言對公司官僚體系產生倦怠。疊加蘋果股價近一年表現低迷,導致員工實際收入承壓。這些因素共同推動資深技術人員向新興AI硬件領域遷移。
但跨行業人才整合并非坦途。以Humane公司為例,其核心團隊由多名蘋果硬件專家組成,產品發布后卻因市場反響慘淡而迅速退出。前蘋果工程師、Nest創始人馬特·羅杰斯指出,大公司成功經驗難以直接復制到初創環境,多數蘋果系創業者最終遭遇失敗。
面對人才流失壓力,蘋果已采取防御措施。據內部人士透露,公司上月突然取消中國供應鏈團隊年度會議,該會議原定在中國舉辦且需多位高管長時間離崗。此舉被解讀為防止核心團隊在OpenAI挖角關鍵期集體缺席總部。
在制造環節,中國供應鏈企業繼續扮演關鍵角色。最新消息顯示,立訊精密已獲得至少一款OpenAI設備的組裝訂單,歌爾股份則就揚聲器模組等零部件供應展開洽談。這兩家"果鏈"龍頭企業此前分別為Apple Watch和HomePod提供組裝服務,顯示OpenAI在供應鏈選擇上延續了蘋果的成功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