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茂名夜空在5月28日晚被一道耀眼的火流星劃破,巨大的爆炸聲隨之響起,整個區域瞬間亮如白晝。這罕見的天文現象引發了當地居民的廣泛關注,許多人用手機或行車記錄儀記錄下了這一瞬間。相關視頻在網絡上迅速傳播,讓隕石愛好者們興奮不已,但多數人認為,這顆“天外來客”最終可能墜入了大海。
然而,職業隕石獵人步凡對此持不同看法。他剛從青海無人區完成一次獵隕任務返回寧夏,便在網絡上看到了茂名火流星的報道。憑借多年的經驗和初步的軌道計算,步凡判斷這顆火流星極有可能攜帶著隕石,并且墜落在了陸地上,而非落入海中。
步凡每年有超過200天的時間在戶外尋找隕石,他總結出一套獨特的尋隕秘訣:選擇植被稀少、人類活動少且石頭較少的地方,如沙漠邊緣或雅丹地貌。這些地方一旦發現石頭,很可能是隕石。基于這一判斷,步凡迅速組建了一支三人團隊,包括陳金龍和吳勝強,分別從內蒙古和廣州出發,于5月29日抵達茂名,開始了他們的搜尋之旅。
抵達茂名后,團隊立即投入緊張的工作。他們四處走訪目擊者,收集并分析各類視頻資料,結合專業的軌道計算,甚至專程前往海南和湛江等地進行實地走訪和測算。經過兩天的努力,團隊終于得出了關鍵結論:隕石的隕落區位于陸地上,具體在電白區沙院鎮與小良鎮交界的一片區域。
6月1日上午,團隊采用“無人機高空偵察+地面徒步搜尋”的模式,沿著計算的隕石飛行軌跡進行搜索。一個多小時后,他們在沙院鎮一處荔枝園發現了一個可疑的撞擊坑。無人機拍攝顯示,這個直徑1.2米的坑洞周圍泥土四散,顯示出巨大的沖擊力。步凡徒步接近坑洞進行確認,發現坑壁上有明顯的隕石和坑壁摩擦留下的黑色痕跡,泥土中也夾雜著小塊的石頭狀物體。
步凡從坑壁上找到第一塊疑似隕石后,激動不已。他初步判斷,這塊石頭符合隕石的基本特征,具有非常新鮮的熔殼和斷面。隨后,團隊成員輪流挖掘了10多個小時,終于將這塊巨大的隕石取出。經稱重,隕石及碎片總重達423公斤。
6月2日,國內知名隕石愛好者王子堯從北京趕赴現場,確認了隕石的發現并采集了命名所需的數據。9月7日,一篇題為《2025年5月28日茂名火流星降落的巨型隕石命名震撼公布:Maoming(茂名)隕石》的文章在網絡上發布,詳細展示了隕石的發現過程。文章指出,隕石主體持有者為步凡、陳金龍、吳勝強三人。
王子堯證實,隕石樣品在一周內即完成了化驗分析,類型為普通球粒隕石L6。6月10日,團隊將數據提交至國際隕石學會進行命名。9月6日,“Maoming”(茂名)隕石正式獲得國際認可。國際隕石學會數據庫數據顯示,該隕石是目前國內目擊降落的第二大單體重量的普通球粒石隕石。
獲得國際認可后,步凡難掩激動之情。他表示,高度定向隕石在他所發現的隕石中占比不足百分之一,這是國內第一顆經過愛好者計算并快速收集到的隕石,對以后搜尋目擊隕石具有非常大的幫助。步凡和團隊成員目前集體保存著這塊隕石,并已向國內十余家科研機構和高校捐贈了研究樣本,包括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桂林理工大學地質博物館、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等。
這些科研單位在核實隕石樣本真實性后,向步凡及團隊成員頒發了捐贈證書。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出具的《證明書》顯示,該隕石是來自太陽系小行星的碎片,形成于45.5億年前,放射性元素含量極低,對人體無害。
天體化學和行星科學實驗室主任徐偉彪高度評價了這顆隕石的科學價值。他表示,這是一顆非常新鮮的目擊隕石,保留了很多原始信息,對研究小行星的物質成分、物理性質等具有重要價值。徐偉彪還指出,這次通過無人機技術尋找到目擊隕石,應該是國內首次,為未來隕石搜尋和科學研究提供了新的技術路徑。
如今,步凡已經發現了數百顆隕石,而這塊423公斤的“茂名”隕石無疑是他職業生涯中的一次重大發現。下一步,步凡計劃聯系廣東省內的博物館或當地收藏家,希望將這塊隕石留在發現地廣東,認為這才是它地球之旅中最好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