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行業激烈變革的浪潮中,48歲的出門問問創始人李志飛正帶領公司進行一場深度轉型。這位創業13年的工程師出身的管理者,用近乎偏執的篤定推動著企業變革,其核心舉措被稱為“減法革命”。
“過去我熱衷于造輪子,但這給公司帶來了沉重負擔。”李志飛坦言。2024年4月,出門問問以“AIGC第一股”身份登陸港交所,但首次業績報告卻不盡如人意。為扭轉局面,公司從2024年年中開始實施激進改革:研發支出從5500萬元壓縮至3800萬元,其中薪資成本降幅達54%;員工總數從近400人精簡至不足200人,研發團隊縮減約三分之二。這些數據直觀展現了變革的力度。
這場變革的核心是李志飛設計的Coding Agent系統。這款由他親自敲代碼搭建框架的軟件,現已成為公司運轉的“軸心”。通過該系統,管理者可實時追蹤每個工程師的代碼生產、修改和驗證過程,實現工作透明化。在李志飛看來,代碼痕跡比口頭匯報更能反映真實工作狀態。“一行行指令比任何匯報都直觀”成為他的管理信條。
這種管理方式引發了內部震蕩。部分工程師因不適應工作細節被直白審視而選擇離開,但李志飛認為這是必要的篩選過程。知情人士透露,Coding Agent項目已運行超半年,其誕生源于李志飛提出的“組織AI化”概念,該概念還包含更具爭議性的“取消中層”設想。
李志飛的管理哲學源于對傳統體系的反思。在2024年9月聆聽馬云組織管理分享后,他意識到自己無法復制“使命-價值觀-文化-目標”的管理模式。技術出身的他更傾向于用AI解決組織問題,認為傳統架構中總監、經理等中間層僅負責分配任務,不直接創造價值。這種認知推動他構建絕對透明的研發體系,試圖消除信息壁壘。
變革效果已初步顯現。市場部可直接訪問代碼文件,通過AI快速獲取功能說明和競品對比,無需冗長會議;員工考核體系被重構,代碼修改記錄、功能迭代細節、營收貢獻等數據成為評估依據。李志飛希望用AI替代傳統績效考評,讓系統像計算外賣員收入那樣自動評估員工價值。
但轉型之路充滿挑戰。知情人士指出,Coding Agent雖提升整體效率,卻也帶來新問題:代碼修復耗時增加,有時解決問題的時間超過系統節省的成本。目前“中層取消”尚未完全實現,組織變革仍在持續。數據顯示,2025年中期集團人均營收從54.2萬元躍升至97.8萬元,證明變革取得階段性成果。
李志飛的認知轉變深刻影響著公司戰略。早年做智能手表時,公司試圖在AI、硬件、商業模式上同時創新,結果因研發復雜度過高而資源分散。如今他采取更務實的策略:硬件選擇成熟載體,專注軟件和AI開發;放棄大模型研發,轉而開發應用產品。“大模型已是商品,就像芯片,真正的機會在于做出抖音這樣的爆款”成為他的新判斷。
為克制創新沖動,李志飛將精力集中在Coding Agent開發上。這個被他視為公司基石的項目,既滿足技術探索欲望,又實現管理目標。盡管面臨軟硬件業務割裂的挑戰,他仍堅持這是必要選擇:“只有夯實研發基礎,才能完成更復雜任務。”
在杭州湖畔大學課堂陷入沉思后,李志飛走上了與巨頭截然不同的管理道路。華為、阿里依賴的文化管理體系在他這里被AI技術替代,聊天談心帶來的管理愉悅感遠不及代碼追蹤的直觀性。這種精英主義傾向引發爭議,但人均營收翻倍的數據為他提供了有力支撐。
當前變革仍處于進行時。Coding Agent尚未達到完美狀態,組織AI化的終極目標——消除所有中間層級——也未完全實現。但李志飛的固執在這個快速變化的行業中顯得尤為突出,他堅信自己的判斷,就像過去堅信所有試驗過的想法那樣。這場由技術管理者主導的組織革命,正在AI行業寫下獨特的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