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工智能技術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前沿,從單一場景延伸至千行百業,第三次AI浪潮正以顛覆性力量重塑全球經濟格局。在這場變革中,中國憑借超大規模市場優勢與核心技術突破,正走出一條具有東方特色的AI發展道路——既在芯片研發、算法創新等硬科技領域持續攻堅,又通過大規模場景應用推動技術迭代,形成從單點突破到生態構建的完整創新鏈條。
7月26日開幕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 2025)以"智能時代 同球共濟"為主題,匯聚全球科技企業、學術機構與政策制定者。這場覆蓋技術突破、倫理探討與藝術創新的盛會,標志著AI已從產業變革的催化劑升維為文明演進的核心驅動力。作為產業連接者,36氪在展館內搭建"AI對話直播間",通過深度訪談揭秘技術落地背后的產業邏輯。
華為NCE-數據通信領域總裁王輝在對話中指出,AI技術正經歷從概念驗證到產業深化的關鍵轉折。"過去AI更多存在于PPT和演示視頻中,如今已真實滲透到生產車間、教育課堂等核心場景。"他以清華大學智慧校園為例,描述了AI如何重構傳統網絡架構:面對數萬臺設備構成的復雜校園網,AI技術通過實時流量感知與智能調度,將課件下載速度提升3倍,故障修復時間從2小時縮短至5分鐘,確保智慧教室中200名學生同時在線互動的流暢性。
這種技術滲透在網絡安全領域表現尤為突出。王輝透露,全球80%的網絡攻擊已由AI驅動,勒索軟件產業規模僅次于走私販毒。在哈爾濱亞冬會期間,賽事系統遭遇27萬次網絡攻擊,傳統防御手段難以應對。"當攻擊方使用AI時,防御方也必須升級武器。"華為通過將AI深度嵌入網絡協議,實現大模型訓練45-60天不間斷運行,解決了OpenAI等機構因網絡中斷導致的訓練效率難題。
對于AI工程化面臨的核心挑戰,王輝強調垂直領域準確性仍是最大瓶頸。"醫療診斷錯誤可能影響患者一生,自動駕駛誤判可能導致生命危險,這些場景對準確率的要求遠超消費級應用。"他提出"大小模型協同"的解決方案:在保留大模型泛化能力的同時,通過工業領域積累的數千個專用小模型提升專業場景精度。"就像計算器算術準確率遠超大模型,細分領域模型是保障工業級AI可靠性的關鍵。"
本屆WAIC傳遞出明確信號:AI產業競爭焦點正從技術參數轉向商業價值。王輝觀察到,大模型"霸榜"競賽逐漸降溫,企業更關注技術落地產生的實際效益;機器人展區不再展示武術表演,而是比拼工廠流水線上的作業效率。"當強推理模型等基礎研究尚未出現質變時,通過多領域知識融合提升模型專業度,將是未來三年核心方向。"
對于AI與網絡的雙向賦能關系,王輝用"AI for Network"與"Network for AI"進行概括。前者指用AI解決網絡擁堵、攻擊防御等傳統難題,后者強調高速穩定網絡對大模型訓練的支撐作用。這種技術共生關系在英偉達網絡業務突破100億美元、華為通信網絡規模擴張中得到驗證。"就像電力革命需要配套電網升級,AI時代的基礎設施必須同步進化。"
談及對下一屆大會的期待,王輝認為WAIC應成為行業深度落地的催化劑。"明年我們可能看到機器人完成端到端生產流程,而不僅是單一工序操作。"他建議大會為醫療、制造、教育等細分領域搭建專屬交流平臺,加速技術從實驗室到產業現場的轉化周期。這場持續升溫的AI盛會,正成為觀察全球技術趨勢與產業變革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