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國際數字能源展近日在深圳會展中心拉開帷幕,這場以“深AI能源 數創未來”為主題的盛會,吸引了全球能源領域的領軍企業與專業人士齊聚一堂。展會期間,各方圍繞數字能源產業的發展方向、各國政策動向以及技術創新等核心議題展開深入交流,共同探索行業未來。
在全球能源結構加速向綠色低碳轉型、人工智能技術引領新一輪產業變革的大背景下,數字技術與能源產業的深度融合正成為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智能技術,不僅重塑了能源生產、傳輸與消費的模式,更成為企業提升運營效率、實現減排目標的重要支撐。
畢馬威中國在展會期間舉辦了“駕馭AI浪潮—引領零碳智慧能源新變革”專題分論壇。論壇通過主題分享、報告解讀、圓桌對話、榜單發布及頒獎禮等多種形式,深入探討了智慧能源領域的創新實踐與先進經驗。畢馬威中國客戶及業務發展主管合伙人江立勤在論壇上表示,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快速發展,正在為能源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變革。它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提升了產品競爭力,更為全球能源系統的安全穩定供應和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廣泛支撐。
論壇期間,畢馬威中國詳細解讀了《智能能源——人工智能驅動轉型與價值重塑》報告。該報告基于全球8個國家的163家能源企業高管的調研數據,系統分析了人工智能在能源行業中的應用現狀、轉型路徑及未來發展趨勢。報告指出,能源企業需制定由商業戰略驅動、符合核心競爭力并能夠創造價值的人工智能戰略。該戰略應以人工智能為先,確保從基礎設施投資到勞動力規劃的所有決策都能得到智能系統和數據洞察的支持。
畢馬威中國董事、亞太區及中國能源及天然資源行業主管合伙人蔡忠銓表示,能源行業中的人工智能應用已從試點階段擴大到規模應用階段。許多企業通過推行成本削減計劃,利用人工智能優化運營流程,實現了效率提升和較高投資回報。這些節省下來的資金被用于再投資,形成了自我提供資金支持的人工智能轉型模式,推動了企業的數字化創新。
報告為能源企業的智能化轉型規劃了三個階段路徑:第一階段為“賦能”,重點在于提升員工技能和建立人工智能實施基礎;第二階段為“融合”,將人工智能集成到工作流程、產品、服務、價值流、機器人和可穿戴設備中,以創造更大的價值;第三階段為“演進”,推動商業模式和生態系統的發展,利用人工智能及前沿技術解決行業面臨的重大挑戰。這三個階段形成了一個靈活的框架,既能夠應對人工智能應用的復雜性,又能夠在提升短期效率的同時,為未來的增長和創新奠定基礎。
然而,報告也指出,當前人工智能在能源行業的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例如,進一步規模化應用受到數據質量、監管復雜性和預算限制等多方面制約。根據調研,超半數能源企業存在因數據格式不一致影響數據質量的問題,僅有少部分企業設立了人工智能卓越中心,同時很多企業的人工智能領導權并不明確。
除了上述報告的解讀,畢馬威中國在論壇期間還同步發布了《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25》(第74版)中文版。該年鑒為能源行業的綠色化、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必要的數據支撐與戰略洞察,有助于企業更好地把握行業發展趨勢。
此次論壇的舉辦,是畢馬威中國在能源領域持續深耕、系統布局的重要體現。作為賦能行業生態的系列舉措之一,畢馬威中國早在今年6月19日便已正式啟動第二屆“新能源科技50企業”評選活動。該活動聚焦“循環經濟、新能源材料及可持續燃料”三大前沿賽道,旨在遴選出一批具備卓越創新能力與高成長性的行業標桿,推動能源行業的持續創新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