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表現亮眼,引發市場廣泛關注。9月17日,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一舉突破7.10關口,最高攀升至7.0995,創下自去年11月以來的新高。與此同時,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也表現出強勁走勢,前一日收盤報7.1163,較前一交易日上漲65個基點,同樣達到去年11月6日以來的日間收盤價高點。截至當日10時22分,離岸和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分別報7.1041和7.1085。
回顧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的演變,年初階段在岸和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均經歷了一定程度的貶值,但進入4月后,形勢發生明顯轉變。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開始穩步升值,接連突破多個重要心理關口,目前正逼近"7"這一關鍵整數位。這一變化背后,折射出國內外經濟形勢的深刻調整。
對于人民幣升值的驅動因素,經濟學家給出了多維度分析。新質未來研究院院長張奧平指出,從短期看,美國連續降息預期持續升溫,導致中美利差可能收窄;中期而言,中國對歐盟、東盟、非洲等新興市場的出口保持穩定增長;長期來看,7-8月多項經濟指標雖有所放緩,但擴大內需政策的實施將推動經濟逐步回暖。這些因素共同構成了人民幣升值的內在動力。
著名經濟學家盤和林進一步補充道,美聯儲降息預期是當前人民幣升值的關鍵推手。近期美國經濟數據表現強化了市場對9月降息的預期,導致美元指數走弱,為包括人民幣在內的非美貨幣創造了被動升值空間。中國資本市場對外資的吸引力增強,外資流入也助推了人民幣匯率走高。
從國內經濟影響來看,盤和林認為人民幣升值對內需和投資構成利好,有利于人民幣資產保值增值。但同時也給出口企業帶來挑戰,要求企業加快技術創新,擺脫對價格競爭的依賴。這一觀點得到了市場參與者的廣泛認同。
支撐人民幣升值的外部因素中,美國經濟數據的變化尤為關鍵。最新數據顯示,美國8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環比增長0.4%,同比增長2.9%;核心CPI環比增長0.3%,同比增長3.1%。雖然通脹數據基本符合市場預期,但就業市場出現疲軟跡象。截至9月6日當周,初請失業金人數增至26.3萬人,創2021年10月以來新高,遠超市場預期的23.5萬人。
市場對美聯儲政策的預期因此發生重大調整。交易員普遍預計,美聯儲在9月議息會議上至少降息25個基點,年底前可能再降息兩次。"美聯儲觀察"工具顯示,本周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有93.4%的概率降息25個基點,將政策利率區間下調至4%-4.25%,降息50個基點的可能性雖小但存在。
對于人民幣匯率后續走勢,專家觀點存在一定分歧。張奧平認為,從短、中、長期來看,人民幣兌美元仍具備升值動能。盤和林則預測,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有望突破"7"關口,后續走勢將主要取決于美聯儲政策變動和我國跨境資本流動情況。申銀萬國期貨研究所所長薛鶴翔提醒,歷史經驗表明美聯儲降息后人民幣匯率走勢并無固定規律,但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和出口韌性將為人民幣提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