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貨貿易通過以貨換貨的方式,繞過貨幣中介直接實現商品或服務的交換,正在成為企業應對現金流壓力的新選擇。”中國(濟南)數字易貨產業園負責人田漢文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種新型貿易模式正受到越來越多企業的關注,并逐步成為地方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傳統現金貿易中,企業常因資金周轉困難陷入經營瓶頸,而易貨貿易通過直接交換商品或服務,有效緩解了這一難題。田漢文指出,易貨與現金貿易并非替代關系,而是形成互補格局。在當前經濟環境下,這種模式能幫助企業盤活庫存、減少現金支出,甚至通過商品置換化解債務問題,其潛力被業內人士比作“下一個互聯網經濟”。
作為國內首個以“四大體系”為支撐的數字易貨園區,中國(濟南)數字易貨產業園圍繞標準、人才、科技、金融構建服務框架,為企業提供易貨營銷、采購、解債、融資等六類核心服務。通過幫助企業拓寬銷售渠道、降低運營成本、激活閑置資產,園區已吸引多家企業入駐,形成初步產業集聚效應。
在標準化建設方面,中國商業聯合會易貨貿易分會自成立以來,已制定涵蓋業務流程、管理規范、解債標準及“易貨師”職業資格的多項行業準則。田漢文透露,全國首個易貨貿易學院在山東外事職業大學落地后,園區與多所高校合作推進課程開發,并申報學歷教育資質,為行業輸送專業化人才。
科技與金融創新是園區發展的另一大重點。目前,園區正搭建符合國家標準的易貨交易平臺,通過智能匹配系統提升交易效率。在金融領域,園區與銀行機構合作推出“貨抵貸”“易貨貸”等創新產品,為中小企業提供非現金融資渠道,破解傳統信貸門檻高的問題。
面向國際市場,園區以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為重點,探索小商品與大宗商品聯動的易貨模式。通過整合海外倉、跨境結算等供應鏈資源,園區計劃打造全球易貨交易服務平臺,幫助參與國緩解外匯儲備壓力,同時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田漢文強調,這種模式對發展中國家具有特殊意義,能通過商品流通替代貨幣支付,降低貿易成本。
作為中國商業聯合會重點支持的示范園區,中國(濟南)數字易貨產業園制定了三項發展目標:一是構建覆蓋多行業的產業生態,與龍頭企業共建行業易貨中心;二是升級交易平臺功能,強化數據安全與匹配精度;三是爭取稅收減免、財政補貼等政策支持,優化企業入駐環境。園區將依托濟南大學城資源,建立產學研一體化人才培養機制,并通過舉辦行業峰會提升國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