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人壽正站在命運的十字路口,一場由股權激勵計劃引發的法律糾紛,將其內部治理的復雜矛盾推向臺前。這起涉及53名離職員工的訴訟,不僅暴露了企業歷史遺留問題,更折射出這家曾深度綁定地產資本的險企在轉型期的深層陣痛。
糾紛源于2009年啟動的"高級管理干部長期股權激勵計劃",該計劃以1元至1.78元/股的價格分六批實施,累計吸納員工出資約8000萬元。設計之初,這份看似優厚的方案承諾對持股滿五年的員工給予"保本+紅利"待遇——紅利按上年度每股凈資產與銀行存款利息的較高值計算。但未履行監管報備程序、退出機制條款模糊等問題,為今日的糾紛埋下隱患。
庭審焦點集中在協議合規性上。百年人壽援引《公司法》資本維持原則,強調直接退還本金及利息涉嫌抽逃出資,損害債權人利益。而員工方則依據協議條款,要求企業履行"五年內離職退本付息""五年后離職退本加紅利"的承諾。這場法律拉鋸戰背后,是公司深陷流動性危機后,8000萬元股權處置難題的現實困境。
翻開百年人壽的發展史,地產資本的烙印清晰可見。2014年萬達以11.55%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后,七家地產系股東緊隨其后,形成獨特的股權結構。數據顯示,萬達購股成本11億元卻撬動超111億元關聯交易,至今仍有46億元未結清。這種"輸血式"關聯交易雖幫助企業結束六年虧損周期,開啟七年盈利,但也埋下經營風險。
2018年萬達流動性危機爆發后,其試圖以27.18億元轉讓股權的計劃遭監管否決。次年三家房企股東32.62億元的股權轉讓同樣折戟,萬達兩次提名董事長被拒后徹底退出董事會。這種劇烈的股東更迭,導致公司自2022年起停止披露年報,2023年一季度后償付能力報告亦告中斷。
轉機出現在2024年5月,大連市國有金融資本運營有限公司通過增資及受讓股份,以11.51%持股比例成為第一大股東。這場股權變革伴隨著董事會"大換血",萬達系執行董事全部退出,原浦發銀行副行長王新浩、太保壽險原副總裁戴文浩組成的新管理層走馬上任。但分散的股權結構仍未根本改變——十七家股東中六家持股超10%,且多數具有房地產背景。
新管理層面臨的挑戰遠不止于此。今年9月,福建監管局披露的處罰信息顯示,百年人壽龍巖中心支公司因"財務數據不真實、虛構保險中介業務套取費用"被罰20.5萬元,兩名責任人各被罰2萬元。這暴露出公司內控體系仍存在明顯漏洞,與"雙浩"時代提出的合規經營目標形成鮮明對比。
從地產資本的"輸血通道"到國資主導的轉型期,百年人壽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變革。股權結構重塑、管理層更迭、業務合規整改三管齊下,但歷史遺留的8000萬元股權糾紛、尚未完全剝離的地產關聯交易、亟待強化的內控體系,仍如三座大山橫亙在前。這場關乎企業存亡的轉型戰役,或許才剛剛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