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餐飲品牌西貝因預制菜爭議陷入經營困境,其原定于2026年完成的上市計劃也面臨不確定性。記者實地探訪西貝蘭州中心店時發現,店內客流量較往日大幅減少,往日排隊等位的場景已不復存在。
據門店負責人透露,自爭議事件爆發以來,西貝全國門店營業額持續下滑。9月10日、11日單日損失均達100萬元,12日預計損失擴大至200萬至300萬元。該負責人解釋稱,此前直播中出現的2024年肉制品,實為去年測試快餐品牌時剩余的員工餐食材,目前相關產品已全部下架。
針對后廚發現的封缸肉產品,門店廚師在回應是否屬于預制菜時顯得猶豫,僅表示"這是類似成都臘肉的腌制豬肉"。而負責人則強調,西貝使用的羊肉均為年度集中采購后冷凍運輸至全國門店,強調冷凍羊肉與新鮮羊肉品質無異。
創立于1988年的西貝餐飲,從內蒙古臨河起步,現已發展成擁有370余家直營門店的連鎖品牌。截至2025年,其業務覆蓋全國62個城市,員工規模達1.8萬人。2023年,西貝創下接待顧客超3766萬人次、營收62億元的業績峰值,其中核心品牌"西貝莜面村"貢獻主要收入。
在多元化布局方面,西貝通過副牌矩陣探索快餐領域。賈國龍小鍋牛肉門店數量從巔峰時期的百余家收縮至北京12家;賈國龍中國堡則經歷品牌升級,53家直營店于2024年全部轉型為"龍堡"下沉市場。外賣業務表現突出,2023年"西貝品質外賣"實現20億元銷售額,零售板塊"西貝功夫菜"收入超3.4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兒童餐業務成為西貝近年來的增長亮點。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2年間,該板塊營收增長415%,成為整體業務中為數不多的逆勢增長點。
此次預制菜風波恰逢西貝上市關鍵期。公司創始人賈國龍曾多次公開表示,計劃通過2023-2025年持續高質量發展,于2026年完成IPO并打造市值超千億的上市公司。然而,當前爭議不僅導致短期經營受損,更可能影響其資本市場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