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輪回,A股再度逼近4000點關口。資本市場中,時間與數字的交織往往暗藏玄機,當這一關鍵點位再次浮現,市場結構與運行邏輯已悄然生變。本文將從估值體系、行業驅動、資產質量及營運效率四大維度切入,通過對比2015年與當下的市場特征,解析本輪行情的底層邏輯。
市場整體層面,規模擴張與估值重構形成鮮明對比。截至當前,滬深A股上市公司數量達5154家,較2015年7月的2780家近乎翻倍,總資產規模從54萬億躍升至115萬億。盡管平均企業估值上漲14%,但當前PE-ttm約21.7-22.1倍,低于2015年同期的24.1倍。流動性方面,日均交易額與兩融余額均創歷史新高,但融資余額占流通市值比例僅2.5%,較2015年4-5%的高點顯著下降,杠桿風險可控。
資金結構優化成為市場穩定器。基金與社保持股比例分別提升2%和0.5%,一般法人持股從65.7%降至55.4%,散戶持股比例相應上升。這種調整雖可能延長市場橫向波動周期,但有效緩解了高位減持壓力。數據顯示,當前市場估值百分位達46%,過去十年中僅有16.3%的時間高于此水平,顯示估值仍處于相對安全區間。
行業驅動邏輯發生根本性轉變。2015年行情由建筑裝飾、機械設備及交通運輸主導,呈現典型的"地產基建牛"特征;而本輪行情中,電子與綜合行業漲幅超150%,半導體產業鏈成為核心引擎。分化特征顯著,31個申萬行業中,22個行業估值百分位突破90%,但僅有電子、美容護理、汽車和地產四個行業估值高于2015年同期。值得注意的是,與地產基建相關的七個行業漲幅落后,顯示市場主線已完成切換。
資產質量提升為行情提供堅實支撐。過去十年間,A股整體負債率下降1.01個百分點,有形資產占比提高,商譽等"泡沫"資產得到有效壓縮。收益質量方面,經營性活動收益占利潤總額比例從68.2%升至73.9%,扣非凈利潤占比達94.6%,顯示企業盈利質量顯著改善。盡管總資產周轉率從0.78降至0.55,凈資產收益率從6.7%降至4.4%,但收益結構的優化抵消了效率下滑的負面影響。
成長性呈現結構性分化。營收增速方面,2015年三年累計增速達17.07%,而當前僅為1.27%;利潤增速從36.9%轉為下滑3.75%。但資本開支結構顯示,高新技術企業投入力度加大,研發投入占總營收比例提升近1個百分點。這種"短周期保守、長周期進取"的特征,反映出企業對技術創新的高度重視。
營運效率提升成為市場亮點。銷售費率從4.43%降至3.14%,管理費率從9.33%大幅降至5.67%,創近十年新低。與此同時,存貨周轉天數減少3天,營業周期縮短近2天,顯示企業資產配置與賬期管理能力增強?,F金流層面,雖然貨幣資金占比從4.52%降至3.87%,但流動比率與速動比率提升,償債能力增強。2024年上市公司現金分紅規模達2.4萬億元,遠超2015年水平,分紅企業比例與連續性均顯著提高。
就業市場與薪酬水平同步提升。A股上市公司員工總數從1995萬人增至3064.17萬人,本科及以上員工占比從26.99%升至32.36%,覆蓋全國就業人口的4.2%。人均薪酬從11.96萬元漲至20.4萬元,漲幅達70.6%;高管平均薪酬從583.25萬元增至914.34萬元,增速56.8%。這種增長既反映了企業規模擴張,也體現了勞動力市場價值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