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個關于餐飲品牌的微博話題引發了廣泛討論——“預制菜之王薩莉亞為啥沒人罵”。這家以高性價比著稱的西式簡餐品牌,憑借人均30元的消費水平,成為消費者熱議的焦點。其菜單涵蓋意面、披薩、沙拉等經典西餐,其中70%的菜品定價低于20元,被網友戲稱為“西餐界的蜜雪冰城”。
薩莉亞的運營模式頗具特色。與傳統餐廳不同,其門店廚房內看不到菜刀和廚師的身影。所有食材均由中央廚房統一處理為半成品,再配送至各門店進行簡單加工。這種模式不僅大幅提升了出餐效率——9分鐘內可完成15道菜的制作,還顯著降低了人工成本。據公開信息顯示,薩莉亞通過規模化生產實現了運營的標準化與高效化。
值得注意的是,薩莉亞使用預制菜的做法并非秘密。早在多年前,品牌就以透明方式向消費者說明食材處理流程。這種坦誠的態度獲得了市場認可。企業家羅永浩曾公開表示,預制菜本身并非問題,關鍵在于商家是否履行告知義務。只要明確標注菜品屬性,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銷售預制菜完全合理。
在餐飲行業成本持續攀升的背景下,薩莉亞的模式為行業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通過優化供應鏈管理、提升運營效率,品牌在保持低價的同時仍能維持盈利。這種“高性價比+高效率”的組合,或許正是其未遭消費者詬病的重要原因。當前,關于預制菜的討論仍在繼續,但薩莉亞的實踐表明,透明經營與合理定價才是贏得市場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