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樹科技,邁出關鍵一步!
2025年7月18日,宇樹科技公告啟動了上市輔導程序,正式開啟了IPO進程!
要知道,宇樹科技自春晚爆火以來迅速出圈,成為人形機器人領域的明星企業,如今更是占據著全球四足機器人市場近70%份額,是當之無愧的行業龍頭。
更為關鍵的是,此番宇樹科技進入上市籌備階段,將有望為其相關企業創造多重價值!
對參股公司而言,宇樹科技上市后的估值躍升將直接提升企業們所持有的股權價值,反映到財報上,可能就會是一筆可觀的投資收益。
對供應鏈合作企業來說,IPO融資將為宇樹科技注入更充沛的研發和生產資金,此后便有望加快項目進度或者擴大采購規模,為供應商們帶來業績增長的機會。
而在這條利益鏈中,臥龍電驅的角色很是耐人尋味。
因為早在2024年,臥龍電驅就通過金石投資間接持股了宇樹科技,兩者在股權關系層面沾親帶故。
而且,臥龍電驅近年來在機器人核心部件領域的動作頻頻,其高爆發關節模組、無框力矩電機和伺服驅動器這些部件的樣品均已送至下游的多家廠商,小批量訂單也已落袋。
或許,臥龍電驅在宇樹科技的生態中,遠不止一個小股東那么簡單,未來可能既有望享受股權溢價紅利,也有望在機器人業務協同中分到更大的蛋糕。
臥龍電驅布局機器人產業并非偶然。
在工業電機市場,臥龍電驅早已憑借技術實力建立了領先優勢。2023年的時候,其在國內中低壓電機市場的份額就已位居第一,有點類似于電機界的寧德時代。
而且,臥龍電驅多年來沉淀的運動控制算法、伺服驅動和熱管理等一整套模塊化技術,能很好地運用到人形機器人關節模組的開發上。
由此,臥龍電驅布局機器人領域可以說是老本行優勢的二次變現,能將此前的技術進行創新轉化之后,在機器人領域快速遷移,縮短產品的研發周期。
當然,臥龍電驅布局機器人產業也暗含深意,這從兩個方面來看:
首先,業績增速放緩。
無法被忽視的是,近年來國內工業電機市場已步入成熟期,使得行業整體增速趨緩,2020-2024年市場規模的年復合增速只有3%左右。
再加上,日用電機的生意也不好做,下游家電企業的集中度高,且客戶的議價能力較強,便對公司這塊業務的利潤水平造成壓力。
這一背景下,2020-2024年,雖然臥龍電驅營收的絕對值保持著增長,但增速被困在了個位數的慢車道,凸顯出轉型的緊迫性。
從利潤端來看,2022年、2023年,因公司對紅相股份的長期股權投資進行減值計提,把公司的凈利潤拖進兩年的同比負增長,拖累公司2020-2024年的凈利潤平均同比增速只有不到1%。
其次,盈利能力難言理想。
因為對比來看,多年來臥龍電驅的凈利率只有7%左右,始終跟兆威機電、大洋電機等同行有差距。
雖然說,相比自身,2024年以來臥龍電驅的凈利率出現了一路增長的態勢,2025年一季度達到6.86%,比2024年底增加了1.72個百分點。
但是這期間,公司毛利率是幾乎平穩的,一直維持在24%出頭的水平。
這也就是說,公司凈利率的增長是通過對費用端的有效把控實現的。2025年一季度,公司期間費用率達到17.06%,比2024年同期減少了1.96個百分點。
而省出來的利潤總有天花板,毛利率上不去,再精細的費用控制也只能帶來有限的增量。
這一背景下,臥龍電驅需要更高附加值的市場打開局面,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盈利能力躍升,而入局機器人或許就是這個契機。
不僅如此,臥龍電驅還接連打出一套組合拳!
一方面,剝離虧損的子公司。
2025年初,臥龍電驅把旗下的四家光伏、儲能公司一次性打包賣給了關聯方臥龍資源,交易對價為7.26億元。
賣掉的理由很明顯,在2024年前三季度,這四家子公司其中三家都是虧損狀態,舜豐電力的營收甚至為0元,明顯給臥龍電驅的業績拖后腿。
這樣一賣,臥龍電驅就能甩掉包袱輕裝上陣。
另一方面,入局低空經濟新興市場。
擺脫非核心資產之后,臥龍電驅得以集中資金、精力投往低空經濟等有高毛利潛力的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低空經濟與機器人并非兩條平行線,兩者可以交叉賦能。
畢竟航空電機所需的輕量化設計和高功率密度特性,與人形機器人關節電機的技術要求高度契合,就能在兩者之間實現技術復用。
而且,臥龍電驅早在2021年參與編寫了電機適航標準,2022年又和中國商飛共同研發航空電動力系統等,提前卡位在這一領域。
2024年,臥龍電驅的研發費用達到6.42億元,同比增長了15.26%,研發項目主要就集中在電動航空、人形機器人和永磁電機等高性能領域。
據預測,2025年我國低空經濟產業規模將達到0.86萬億元,2026年有望提高至1.06萬億元,屆時,臥龍電驅也有望從這一新興市場受益。
正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如今機器人和低空經濟這兩大新興產業蓄勢待發,或許正是臥龍電驅實現超車的絕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