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以傲人姿態領跑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60%,核心技術專利數穩居世界前列之際,一股暗流正悄然威脅著這一蓬勃發展的行業。網絡空間中的“黑嘴”現象,不僅損害了個別企業的利益,更對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創新生態構成了潛在風險。
針對這一亂象,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已采取了一系列嚴厲措施進行整治。近期,新浪微博平臺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依法對17名數碼及汽車領域的博主實施了禁言處罰,此舉不僅凈化了網絡輿論環境,也彰顯了社會各界對“黑公關”行為的零容忍態度。
數據顯示,自2024年初至2025年4月,關于車企遭遇“網絡水軍”與“黑公關”攻擊的話題傳播量高達數十萬次。這些攻擊手段多樣,從標題黨的“蹭熱點發黑料”到更為隱蔽的競企抹黑,無不嚴重干擾了車企的正常運營,給社會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尤為值得關注的是,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黑公關”現象更具破壞性。他們往往瞄準三電技術、智能輔助駕駛等核心技術,通過制造“剎車失靈”、“電池報廢”等恐慌性話題,直接削弱了消費者對創新技術的信任。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些“黑公關”還利用AI技術快速生成視頻,操控大量機器人水軍賬號,形成輿論海嘯,對中國智造構成了嚴峻挑戰。
面對這一嚴峻形勢,中央網信辦及時出手,發布了多項專項行動通知,旨在整治涉企網絡“黑嘴”,凈化產業生態,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在政策指引下,多家車企也開始積極行動,通過加強內部協作、搭建信息共享平臺等方式,共同打擊“網絡水軍”和“黑公關”。例如,極氪、鴻蒙智行等企業紛紛懸賞打擊網絡謠言,比亞迪法務部更是連續追責造謠自媒體,展現了企業維護自身權益的決心。
行業協會與媒體平臺也在這一戰役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行業協會主動牽頭制定自律協議,嚴格規范市場營銷行為;媒體平臺則積極履行信息內容管理主體責任,及時發現并處置各類“網絡水軍”和“黑公關”行為。微博平臺此次對17個賬號的處罰舉措,正是對國家指導精神的積極響應,也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各方力量緊密協作,共同捍衛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清朗生態。然而,需要明確的是,整治“黑公關”并非最終目的,而是重建“創新友好型”輿論生態的重要一步。只有讓好技術、好產品真正贏得市場認可,才能讓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