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車市場蓬勃發展的當下,高端配置逐漸從奢侈品轉變為更多消費者觸手可及的現實。傳統燃油車時代,四驅系統往往被視為豪華SUV的專屬,其高昂的制造成本和復雜的機械結構限制了普及。然而,新能源時代的到來為四驅技術的普及提供了新的契機,盡管成本和市場定位仍是主要考量因素,但電驅動結構的簡化已讓四驅系統更易實現。
激光雷達,作為高階智能輔助駕駛系統的核心硬件,其規模化裝車雖然已經開始,但主要局限于售價遠超30萬元的純電或混動旗艦車型,如騰勢Z9、享界S9和蔚來ET7等。然而,這一局面在7月4日領克發布的中大型插電混動轎車領克10 EM-P上得到了顛覆。
領克10 EM-P將四驅系統與激光雷達同時設定為20萬級車型的標配,這在混動轎車市場中尚屬首次。這一舉措不僅彰顯了領克在三電技術、供應鏈整合與成本控制上的綜合實力,更打破了四驅與高能耗的傳統認知。其官方公布的4.2L/100km虧電油耗,甚至低于部分同級別的兩驅混動車型,滿足了消費者對性能與經濟性的雙重需求。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普及推動了技術普惠的浪潮。比亞迪成功將插電混動車型的價格拉入與同級燃油車競爭的區間,華為則通過與賽力斯、奇瑞等企業的合作,不遺余力地推動高階智能駕駛系統在20-30萬級市場的普及。領克10 EM-P此舉無疑將進一步加速行業的技術平權進程。
全系標配四驅系統,不僅意味著領克10 EM-P擁有更強大的性能和在極端路況下的更高行駛穩定性,還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安全的駕駛體驗。同時,全系標配激光雷達,并搭載高算力芯片英偉達Thor,為更高階的智能駕駛功能迭代預留了充足的硬件冗余,預示著未來智能駕駛技術的無限可能。
隨著領克10 EM-P的正式入市,其所在的細分市場將迎來新的競爭格局。那些單純依靠價格優勢或單一亮點的產品,其生存空間將受到嚴重擠壓。這場技術普惠化浪潮,正逐漸改寫國內汽車市場的競爭規則,為消費者帶來更多選擇和更高品質的汽車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