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電動汽車的普及速度顯著加快,而傳統燃油車似乎正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從停車場日益增多的充電樁,到寫字樓、購物中心內停滿的電動汽車,再到滿街的綠色車牌,這一趨勢愈發明顯。
起初,許多人或許并未意識到這一變化與自己有何直接關聯。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開始發現,新能源汽車的崛起不僅意味著技術的進步,更預示著燃油車面臨的挑戰日益嚴峻。
保值問題成為燃油車車主首要擔憂的焦點。曾幾何時,寶馬5系、奧迪Q3、奔馳C級等車型因高昂的價格成為身份的象征。然而,如今這些車型的價格已大幅下滑,奔馳C級甚至跌破了22萬元大關,寶馬5系的優惠幅度也高達十六七萬元。更令人震驚的是,一些曾經的豪華品牌車型,如攬勝極光,如今的起售價已降至不足20萬元,與合資SUV的價格區間相重疊。
這一貶值趨勢并未止步。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的不斷提升,預計在未來幾年內,燃油車將面臨更大的貶值壓力。對于持有燃油車的車主而言,這無疑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前景。
除了保值問題,燃油車的維保維修也面臨挑戰。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汽修廠、配件商和技術人員開始轉向電動化領域。一些知名的零部件企業,如貝斯特、南方精工、福達股份等,也紛紛加大電動化轉型的力度。這意味著,在未來幾年內,燃油車車主在尋找維修服務和配件時可能會遇到更大的困難。
更令人擔憂的是,燃油車的“路權”正在逐漸縮小。為了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對燃油車設限,包括限牌、限行、限入區等措施。在一些城市的高峰時段或特定街區,燃油車甚至直接被禁止進入。這種政策趨勢表明,城市正在逐步減少對燃油車的依賴和歡迎程度。
加油站的減少也加劇了燃油車車主的擔憂。根據中石油的研究報告,預計到2030年,全國加油站數量將從當前的約11萬座減少到9萬座左右。這意味著,在未來幾年內,燃油車車主在尋找加油站時可能會面臨更大的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