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了一則重要通知,就《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這一強制性國家標準的制修訂計劃向公眾征求意見,征集意見的截止日期被設定為2025年6月7日。據悉,這一標準的起草工作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吉利汽車研究院(寧波)有限公司及北京車和家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參與。
近年來,隨著電動汽車和智能汽車技術的飛速發展,隱藏式車門把手逐漸成為眾多新能源車型的標配。這種設計以其獨特的美觀性和科技感,贏得了眾多消費者的青睞。然而,與此同時,隱藏式及電動式車門把手在事故中可能導致的安全隱患也逐漸顯現,例如斷電后無法打開,增加了逃生和救援的難度。
工信部此次計劃發布強制國家標準,正是針對這一系列安全問題作出的響應。消息一出,立即引發了公眾對于汽車安全性能的廣泛討論,特別是關于隱藏式車門把手的安全性能,以及汽車設計是否應始終將安全放在首位的問題。
為了深入了解隱藏式車門把手的流行趨勢及其潛在風險,封面新聞采訪了中國流通汽車協會新能源專家章弘。章弘指出,隱藏式車門把手之所以在近年來迅速流行,主要是因為它在新能源汽車,尤其是追求高科技感和低風阻設計的車型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不少車企認為,隱藏式門把手能提升車輛的科技感和品牌形象,從而成為新能源車的“身份象征”。部分車企還夸大宣傳,聲稱這種設計能顯著降低風阻系數,提升車輛續航里程。
然而,章弘也強調,隱藏式車門把手在緊急情況下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不容忽視。在嚴重的交通事故中,車輛的控制系統可能會因撞擊而失效,包括隱藏式門把手的電動控制系統。一旦控制系統受損,門把手可能無法正常彈出或操作,從而阻礙救援和逃生。隱藏式門把手的設計和布置目前還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這也可能導致在不同車輛之間,門把手的操作方式和質量存在差異。
針對這些問題,即將出臺的《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標準將明確汽車應急式車門內把手的安裝要求、隱藏式車門內把手和應急式車門內把手的標志要求、電動式車門外把手的防夾要求與試驗方法等。這一標準的實施,將有望解決當前隱藏式車門把手在設計和使用上存在的安全隱患。
章弘認為,新規的出臺不僅是對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的一次全面升級,更是對汽車設計理念的一次深刻反思。他強調,在“科技感”與“安全性”之間發生沖突時,“安全性”必須擁有絕對的優先地位。隨著新規的落地實施,汽車行業或將迎來一次深度洗牌,那些過分追求科技感而忽視安全性的車型將被淘汰出局,而真正符合消費者需求和安全標準的車型將脫穎而出。
事實上,近年來已經發生多起因隱藏式車門把手無法打開而導致的悲劇。例如,今年3月,在安徽銅陵發生的一起高速碰撞事故中,一輛新能源轎車在起火后車門鎖死無法打開,導致三人遇難。類似的事故在全國范圍內也時有發生,進一步凸顯了隱藏式車門把手在安全性方面存在的問題。
隨著《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標準的出臺和實施,我國汽車行業在車門把手安全技術方面將邁上一個新的臺階。這一標準的實施不僅將提升汽車的整體安全性能,還將引導汽車行業向著更加安全、可靠的方向發展。對于消費者而言,這一標準的實施將為他們提供更加全面的安全保障;而對于汽車制造商而言,則意味著他們需要在滿足安全要求的同時不斷提升產品競爭力。